色相空山里,无言亘古今。
嵩山面壁者,还有去来心。

注释:

色相空山里,无言亘古今。

色相:指佛教的四大(地、水、火、风)和十八界(眼、耳、鼻、舌、身、意),以及一切法(因缘所生之法)。色相是佛家语,指一切有为的境界,即一切事物的现象和本质。空:佛家语,指一切事物的本质都是虚空不实的。色空:指一切事物的现象都是虚幻的。

无言:指佛教的无量无边的妙法。亘古今:指佛法从无到有,从古到今。

嵩山面壁者,还有去来心。

嵩山:指少林寺所在地。面壁者:指达摩祖师在嵩山面壁九年,后由其弟子慧可传授禅宗。

还有去来心:指达摩祖师虽然在少林寺面壁九年,但他并没有完全达到禅宗的最高境界,所以仍然有去来之心。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禅意浓厚的画面:色空、无言、嵩山、面壁者、还有去来心。诗人通过对这些元素的描绘,表达了对禅宗精神的理解。

“色相空山里,无言亘古今”这两句诗,诗人以色空和无言来表达禅宗的精神。色空,即一切事物的表象都是虚幻的,没有固定的真实;无言,则意味着一切法的妙法都是无法用言语来表达的,只能通过修行来领悟。

“嵩山面壁者,还有去来心。”这句诗,诗人以嵩山面壁者的形象,来代表禅宗的修炼者。他们虽然在少林寺面壁九年,但并没有完全达到禅宗的最高境界,所以仍然有去来之心。这种去来之心,正是禅宗的核心精神,即超越生死轮回,追求解脱之道。

这首诗通过描绘色空、无言、嵩山面壁者的形象,表达了禅宗的精神。它让我们明白,禅宗的精神不在于表面的修持,而在于内心的悟道。只有通过内心的觉悟,才能真正达到禅宗的境界,实现生命的解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