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向中峰立,洪荒直到今。
如何身不动,为悟石头心。
【注释】
- 老僧:这里指一位高僧。岩:山石。2. 中峰:即中岳嵩山。3. 洪荒:远古时代。4. 为(wèi):同“未”。5. 石头心:形容顽石之心或顽石般坚定的心志。6. 赏析:这是一首咏物诗,借写一尊大石以喻人,表达了作者对佛理的理解和感悟。诗人通过观察和想象,把大石与高僧相提并论,既赞美了岩石的坚韧不变,又表现了僧人修行时的静寂心境。全诗通过对岩石与高僧的描写,抒发了作者对佛法的虔诚信仰和对超脱世俗的向往。
独向中峰立,洪荒直到今。
如何身不动,为悟石头心。
【注释】
【注释】 1. 去住:离别。 2. 赓歌:和乐歌唱,此处指作诗。 3. 卷帘:拉开窗帘。还对月,即对着月亮。 4. 绕槛:环绕栏杆。栽榴:种植石榴。 5. 雨霁:雨后初晴。看行雁:观看飞翔的大雁。烟开:烟雾散开。忆钓舟:回忆渔船。 6. 知:了解。君:你。归里日:回家的时候。芳草傍清流:在清流旁长满芳草的地方。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送别朋友子仪时所作。全诗四句,每句七个字,共二十八字
诗句解析与注释: 1. 折柳送君时,衔杯动客思。 - 注释:在分别的时刻用折柳来送别友人,边饮酒边触动了游子的思念之情。 - 赏析: 此句描绘了一个离别的场景,通过自然元素(柳)的参与来增强情感的表达,同时“衔杯”暗示了饮酒的动作,进一步渲染了一种依依不舍的情感氛围。 2. 青春堪作侣,好景且留诗。 - 注释:年轻的时光足以成为伴侣,美好的景色应当被记录在诗中。 - 赏析:
这首诗的格式要求很严格,需要逐句对应注释和翻译。下面是我的赏析: 第一句:“莺燕骄春永,芬芳得闰偏。” - 注释:莺燕在春天里显得格外娇艳,花朵也因为春天的到来而更加芬芳。 - 译文:黄莺和燕子在春天里显得特别美丽,花儿因为春天的温暖而变得更加芳香。 第二句:“上林花易发,旅邸月同圆。” - 注释:"上林"通常指代皇家园林,此句意指花园或花坛中花儿盛开。“易发”表示容易开放
【注释】 吾仲几:我的弟弟。传书:《左传》上说,孔子有弟子名仲由(字叔梁纥),曾向鲁国国君进谏,被斥逐,他离开鲁国到陈国、蔡国、宋国、卫国会合于齐,后又到楚国去。后因以“传书”为书信往来之称。飞腾:高远。舒:舒展。看云愁见雁:指杜甫的《望岳》:“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意谓想飞到最高处,俯视群山。弹铗叹无鱼:战国时期,楚国人庄周曾梦见自己变成一只河蚌,而渔父却嘲笑他说:“你今天在梦中变成了河蚌
这首诗是明朝万历年间,诗人在庆成宴上作的。全诗共八句,每句都有注解。 我们来看第一句:“子夜南郊荐,寅宾北极临。”这里的“子夜”指的是夜晚,而“子”在这里是指月亮。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在深夜的时候,人们向南方祭拜天地,以祈求神明的保佑。同时,“寅宾”指的是宾客,这里指皇帝。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皇帝也亲自到北边来迎接宾客。 我们看到第二句:“阳生飞琯应,乐奏庆云沉。”这里的“阳生”指的是春天
【注解】: 檐雀:指喜鹊。檐下常栖有喜鹊,故称檐雀。 曾频:屡次。 颜似玉:指颜貌如美玉。 寿长春:长寿。 蟠山:即蟠龙山,在今山东济南东北,以产桃闻名。 玉女:神话传说中的仙姑。这里指莲的化身仙女。 扶杖屦:扶着手杖步行,形容归家的心情。 【译文】: 喜马子仪来了,得到了两位亲信 喜鹊叫声多次响起,突然听到喜讯,问二亲安否? 喜闻颜似玉,应是寿长春 桃子熟了,就在蟠龙山附近;莲花开放
注释: 庆成宴恭述时万历丙子纯以太仆少卿侍殿中 其二 九重欣昼接,三祝庆良辰。 寒键初阳启,和颜七日亲。 歌谐鱼出听,舞遍鹤来驯。 喜起瞻前代,皇仁自近臣。 赏析: 这首诗是明朝万历年间的一次盛大的宴会,作者作为太仆少卿参加了这次宴会。诗中表达了他对这场宴会的感慨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国家繁荣富强的美好祝愿。 首句“九重欣昼接”,描绘了皇帝在皇宫里接受大臣们朝见的场景,展现了皇帝的威严和权力
【注释】 游青柯坪 其一徙倚探奇恣壮游,几番回首忆秦州。 千年紫气从关过,九曲黄河入槛流。 旧国城连芳草合,昔贤丘与野烟留。 山灵何处钟豪俊,为巩长安亿万秋。 【译文】 我徒然地徘徊、探求,尽情地去游览,几次回望故乡都感到十分依恋。 千年来祥瑞之气总是从潼关经过,九条曲折的黄河如玉带一般流入我眼前。 故土上草木葱郁,一片丰饶景象,而昔日的名贤之墓,则被野草和炊烟所覆盖。
【译文】 登上连云高台,饮酒赋诗,在春色中尽情欢聚。名花难道只是洛阳才有?栏杆从树梢凭栏眺望。坐对清秀山峦,频频移步徘徊,杯子里酒如星辰月亮般升腾,不觉夜深了。留恋不舍地留在这里,回头望去东林寺的太阳已经升起。 【注释】 绣春台:即玉堂春,是宋仁宗时翰林学士兼侍读欧阳修所建,位于开封府内,为皇帝读书之所。宴集:指与宾客聚会饮宴。台榭(xiè):楼台亭阁。载:载酒登台;言登临。锦:指繁丽
诗句释义与赏析 三五团圆夕,留连离别时。 - “三五”通常指的是农历十五,即元宵节,这是一年中月亮最圆的时刻。在这里“三五团圆夕”可能暗示了节日的圆满和家庭的团聚,但同时也表达了与亲人分别的情感。 - “留连”意味着舍不得离开或不愿结束,反映了诗人在离别时的不舍之情。 - “留连离别时”表达了对即将到来分离的哀愁和不舍。 还从姜氏被,预想谢家诗。 - “姜氏被”可能是对某种特定场景的描述
这首诗是一首七言律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厚感情。下面是逐句的释义和赏析: 一、注释 1. 送来阳伯常修之薛允执高大克石复朴偕计:这是一句引用自《诗经》,意指送别之人,希望他能够继续修养自己,恢复简朴的生活,与朋友共同商议事情。 2. 塔寺重新带映虹,题名曾报五人同:塔寺再次被修复,并有彩虹相伴。这里提到的“五人同”可能是指的是某位友人,他们的名字曾在题词中提到,共同经历了一些事。 3
【诗句释义】: 久旱芍药不开,望垄有感。 红药含芳惨不开,况逢阴雨助人哀。 欲投彩笔诗全废,漫倚雕栏首重回。 荒冢望为云里舍,斑衣翻作梦中莱。 一尊仿佛承欢日,又听啼乌泪满腮。 【译文1】: 干旱的天气下,我种下的芍药花迟迟不开放,看到这景象让我感到悲哀。 鲜艳的芍药含着芳香却开不出,何况现在又遇上连绵的阴雨让人更加伤心。 想用彩色的笔写下诗歌,却发现心情全乱了,只好随便写点什么
诗句及译文 注释 - 交游三世似金兰:指与文仲子交往三辈,情同手足。 - 此日箕裘数二难:今日有两位贤才堪当大任。 - 衣钵承家仍旧武:衣钵相传,家族依然保持武功传统。 - 鹡鸰比翼向长安:比喻文仲子和其他人像鹡鸰鸟一样一同飞向长安(当时的首都)。 - 逢时桃李花呈实:恰逢盛世,学子们才华出众。 - 奔月嫦娥桂遇丹:嫦娥奔月,桂树得到仙丹。这里比喻文仲子前途无量。 - 上苑醉余齐许国
注释: 色相空山里,无言亘古今。 色相:指佛教的四大(地、水、火、风)和十八界(眼、耳、鼻、舌、身、意),以及一切法(因缘所生之法)。色相是佛家语,指一切有为的境界,即一切事物的现象和本质。空:佛家语,指一切事物的本质都是虚空不实的。色空:指一切事物的现象都是虚幻的。 无言:指佛教的无量无边的妙法。亘古今:指佛法从无到有,从古到今。 嵩山面壁者,还有去来心。 嵩山:指少林寺所在地。面壁者
过吕公祠 落日荒荒短鬓寒,片云回首即长安。 行役红尘里,仙迹古道傍。 七年浑是梦,不必问黄梁。 注释: - 落日荒荒:落日的光辉显得非常荒凉,给人一种萧瑟的感觉。 - 短鬓寒:指诗人因为长时间在红尘中奔波而感到鬓发微寒,形容其劳累之态。 - 片云回首:形容诗人看到一片飘忽不定的云彩,仿佛可以带他回到远方的故乡长安。 - 行役红尘里:在红尘之中四处奔走,形容诗人在世俗生活中劳碌奔波。 -
注释: 1. 移徙到宣武街,庭前有一奇特的石头,我分别为它命名。 - “移徙”指的是迁移或移动,“宣武街”是地名,这里可能是指诗人新搬到的地方,“庭前有一奇特的石头,我分别为它命名”描述了诗人为这块石头取了个名字。 2. 维益、汝修和弘甫欣然接受了我的提议,他们高兴地为我赋诗。 - “维益”、“汝修”和“弘甫”可能是诗人的朋友或同事,“欣然接受了我的提议,他们高兴地为我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