迤逦临熊耳,从郏及申宛。
遵彼汝坟境,追思王化远。
言驻隆中轸,问俗频往返。
恨无随车雨,腼颜如餐饭。
有召及吾师,孙公节再建。
铜堤竹马迎,云公来何晚。
当年羊叔子,步武尤蹇蹇。
余在约束中,依旧炙经苑。
会有二三子,因依共勤恳。
忽为参与商,回首空缱绻。

【解析】

本诗是杜甫晚年流寓夔州时所作,全诗四联。首联写诗人行踪,颔联追忆王化远,颈联抒怀,尾联抒发感慨。此诗为纪事之作,内容上主要记叙了诗人在夔州期间的行程和活动。

【答案】

译文:我沿着熊耳山迤逦而行,从郏县到申、南宛一带。我顺着汝水岸边的道路,追忆古代王化远播的地方。我停下车子来询问民间的情况,往返多次。可惜没有像随车雨那样及时降雨的日子,惭愧得如同餐饭一般。有诏命召见,并让我拜见了我的老师,孙公节又重新建立节度。铜堤竹马迎我而来,云公来得太晚。当年羊叔子,步武尤其艰难。我在约束中度过余生,依旧在经苑炙烤经书。后来有了几位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勤奋恳切地学习。忽然被卷入政治漩涡,回首之间只能空怀缱绻情意。

赏析:

首联交代了诗人的行程。“熊耳”,指今河南省南阳市境内的一座山名。“临”,动词。“从郏及申宛”,即从河南郏县出发,一直走到南宛。“遵”,沿。“汝坟”,汝水之滨,泛指中原地区。“境”,境界。“王化”,王化之地,这里指中原地区的文化教育。“王化远”,王化之地遥远。“王化远”,“王”指东汉光武帝刘秀,“化”,教化。

颔联回忆自己曾经在王化之地学习和生活过的经历,抒发对中原文化的怀念之情。

颈联表达了作者对于政治前途渺茫的忧虑,以及对当时朝廷黑暗腐败的不满。“停”,停住,停留。“隆中轸”,指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的事。“问俗”,询问风俗。“王化远”与上句中的“王化远”语意相同,都是指中原文化教育的久远。“王化远”与“无随车雨”语意相反。“王”指东汉光武帝刘秀,刘秀才出仕为官前曾隐居在隆中草庐。“随车雨”,喻指及时雨。“腼颜”,形容羞愧的样子。“餐饭”,吃饭。这里用典自比于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一样,希望能在政治上有所作为。“云公来何晚?”暗指唐玄宗晚年宠信奸佞李林甫等人,朝政日渐败坏。

尾联抒发了自己政治抱负难以实现的感慨。“忽为参与商”,《易》卦中乾为龙,巽为木,震为雷,艮为山,坎为水。参,同“三”,三合而成星宿名“心”。“参星”即参宿星,古人认为参宿星运行到某个位置时就会改变方位。参星运行到东南方称为“商”,故称“参星为商”。后以“参商”比喻人的命运多舛,不遇时机。“余在约束中”,指诗人在羁旅之中,不得志。“炙经苑”,意为受拘束,不能畅所欲言,只能在经苑内诵读经书。

末联表达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情,以及与志同道合者共同致力于学问事业的愿望。“二三子”,指志同道合的人。“勤恳”,勤奋恳切。“云公”,指李白。李白曾作《送孟浩然之广陵》,其中有“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之句,此处用以自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