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郁诸陵浮地起,恢恢玄极倚天开。
虚传龙驭宾天府,实见麒麟卧草莱。
望阙众星同绕斗,吟诗一客独登台。
楚歌郢曲多遗调,试续离骚不可哉。

【解析】

这是一首咏史怀古诗,是咏郑玄的。“郁郁诸陵浮地起,恢恢玄极倚天开”二句,赞颂郑玄为学广博,高瞻远瞩,其学问之广大,思想之深邃,足以凌驾宇宙,开物成务。“虚传龙驭宾天府,实见麒麟卧草莱”二句,则指斥当时人对郑玄的诬蔑和诋毁。“望阙众星同绕斗,吟诗一客独登台”二句,写自己与郑玄一样,也是在黑暗中苦心孤诣,孜孜以求,但终未得到朝廷的赏识。“楚歌郢曲多遗调,试续离骚不可哉”二句,以屈原自喻,表示自己虽曾尝试创作新体诗篇来表达对时政的不满,但结果仍然不能实现,因为当时的统治者根本不重视人才,根本听不进自己的诗作。

这首诗从历史角度、个人经历、社会环境三个角度进行叙述,层层深入。诗人借题发挥,抒发了自己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心情。全诗语言平易自然,感情真挚动人。

【答案】

(1)《和郑伯兴上陵三首》

郁郁诸陵浮地起,恢恢玄极倚天开。

虚传龙驭宾天府,实见麒麟卧草莱。

望阙众星同绕斗,吟诗一客独登台。

楚歌郢曲多遗调,试续离骚不可哉。

译文:

重重陵墓浮动于地面,广阔的天地依靠着天空而展开。

传说中的神龙被人们尊奉为帝王的车驾,实际上却只有麒麟才能安居乐业。

望着皇宫里无数星星都环绕着北斗七星旋转,我独自一人登上了一座楼阁。

楚国的歌声多有失传的曲调,我试着接续屈原的辞章却无法做到。

赏析:《和郑伯兴上陵三首》是唐代诗人郑棨的作品。郑棨(生卒年不详),字伯明,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大历(766-779)间进士,官至侍御史。与李齐同列名于《全唐诗》。郑棨善属文,工篆刻。《唐才子传》称他“性简傲,少所推服,每与人言笑谈咏,率多讥讽”。此诗为郑棨任侍御史时所作。诗中借古讽今,表达了诗人对现实政治的强烈不满。

首联:“郁郁诸陵浮地起,恢恢玄极倚天开。”首句写山陵之高大雄伟。“郁郁”,形容山陵重叠,层出叠现,气势磅礴;次句写天地之大无边无际。“恢恢”、“倚天”,均形容天地广阔无垠,苍茫辽阔,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印象。这两句写陵墓之巍峨壮观,又写宇宙之浩渺无际,表现了作者对国家疆域辽阔、山河壮丽的自豪感和赞美之情。

颔联:“虚传龙驭宾天府,实见麒麟卧草莱。”上句写汉代刘秀曾自称“龙”;下句写汉武帝曾封西岳华山之神为“五岳真君”,并命地方官员祭祀华山之巅的五座神祠。然而,“虚传”一词,揭示了这些说法都是后人附会而成的,并非事实。这里诗人通过典故委婉地批评了那些妄图篡权自立的人们,也表达了自己对当权者的不满及失望之情。

颈联:“望阙众星同绕斗,吟诗一客独登台。”上句写诗人仰视宫阙,只见无数星星环绕在宫中;下句写诗人独自一人登上高楼远望,吟咏诗歌。“望阙”即仰望宫阙,这里用来比喻皇帝。这两句诗既写出了诗人孤独的处境,又暗示了他对皇帝的不满和反感。

尾联:“楚歌郢曲多遗调,试续离骚不可哉。”屈原是楚怀王的大臣,曾因直言进谏而被贬谪。诗人借用屈原的故事来比喻自己的处境。他写道:“楚歌郢曲多遗调,试续离骚不可哉”,意思是说楚地的歌曲中有很多流传下来的传统曲调,但我却不能像屈原那样去创作新体诗篇来表达对时政的不满。这两句诗表明了诗人虽然曾尝试过创作新体诗篇来表达对时政的不满,但结果仍然无法实现,因为当时的统治者根本不重视人才,根本听不进自己的诗作。

这首诗从历史角度、个人经历、社会环境三个角度进行叙述,层层深入。诗人借题发挥,抒发了自己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心情。全诗语言平易自然,感情真挚动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