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王戍畔柳条春,曾送鸱夷万里人。
肯道西施无别恨,翠眉今日效谁颦。
越王戍畔柳条春
曾送鸱夷万里人。
肯道西施无别恨,翠眉今日效谁颦。
此诗描绘了春天时越王驻守边境的柳树景色,同时通过历史人物和美人西施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变迁和美人命运的深刻感慨。
诗句释义与译文
- “越王戍畔柳条春”:“越王戍畔柳条春”描述了越王驻守边疆的景象,春天来临,边关的柳树也焕发出生机。这里的“戍畔”指的是越王驻扎的地方,强调了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以及这一季节特有的自然美。
- “曾送鸱夷万里人”:“曾送鸱夷万里人”则转向了历史人物的描写。这里的“鸱夷”可能指的是一位古代的人物,而“万里人”表明此人曾被远方送往某地。这句反映了对历史事件的回顾或对人物经历的怀念。
- “肯道西施无别恨”:“肯道西施无别恨”使用了西施作为典故来表达某种情感。西施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以其美貌闻名。这里用“无别恨”暗示西施虽然美丽却可能因政治原因遭受不幸,表达了一种对美人命运的同情或反思。
- “翠眉今日效谁颦”:最后一句“翠眉今日效谁颦”则进一步探讨了美人的象征意义。这里的“翠眉”指的是美丽的眉毛,而“效谁颦”表示模仿或仿效某个人的神态或表情。这可能意味着诗人在感叹美人的美丽同时也在思考这种美丽背后可能存在的无奈或悲哀。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越王戍边的柳树、被送至远方的历史人物,以及美人西施的引用,展示了诗人深刻的历史意识和对美好事物短暂易逝的哀愁。诗中通过使用历史典故,表达了对过去英雄事迹的追忆以及对历史人物命运的深刻同情。此外,诗歌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人物形象,传达了诗人对于人生无常和世事变迁的感慨。整体而言,这首诗融合了自然美、人文情怀和历史思考,展现了明代诗人汤珍深邃的思想和艺术造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