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然驿路马曾谙,落日行人思不堪。
地极九州铜柱北,山蟠六诏铁桥南。
南阳池水皆阴火,盐井烟中半夕岚。
回首蓬莱天万里,忍教尘鬓白毵毵。

【注释】

连然驿路马曾谙:唐代的驿站有“邮递传舍”之称,在今云南安宁县境内。

落日行人思不堪:夕阳西下,归家心切,但路途遥远,行人心中不免感到惆怅。

地极九州铜柱北:九州大地以铜柱为标志,铜柱北指长安方向(即今天的西安市)。铜柱又称华表,是古代皇帝用来表示国家尊严和主权的标志。

山蟠六诏铁桥南:六诏是唐时云南地区六个少数民族政权的统称。铁桥是指铁索桥。南指昆明方向(即今天的云南省会昆明市)。

南阳池水皆阴火:南阳池水常年不涸,水底暗藏火源。南阳,地名,位于今天四川省的阆中市附近。

盐井烟中半夕岚:盐井中的烟,在傍晚时分,形成美丽的岚气景观。盐井,指的是产盐的井。半夕岚,形容傍晚时分,云雾缭绕的景象。

回首蓬莱天万里:蓬莱山位于今天的山东省烟台市一带,是传说中的海中三神山之一。蓬莱仙境,象征着理想境界。万里,表示距离遥远。

忍教尘鬓白毵毵:不忍让白发垂于双鬓(即“两鬓苍苍”,形容人的发白)。

【赏析】

此诗作于公元845年(大和九年)冬,诗人经过连然驿后所作。诗人当时任左拾遗,因触忤权贵而被贬为江州司马。这首诗就是他在贬谪途中所作。诗中抒发了作者对仕途失意的感慨以及对家乡的怀念之情。

首联写诗人从连然驿出发,一路向南,途经长安,来到洛阳。诗人一路上思绪万千,心中充满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颔联描绘出洛阳周围的壮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深眷恋。颈联则写出了诗人对洛阳周边环境的熟悉程度,同时也表达了对家乡的深深怀念。尾联则表达了诗人对官场失意的感慨以及对自己鬓发渐白的无奈。整首诗语言流畅,意境深远,情感丰富而真挚。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