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洫空流水,关山几战尘。
研和百里邑,无复有人民。
【注释】过:经过。研和:县名,在今河南省方城县西南。沟洫(xù):指田间水道。关山:指黄河的关隘山口。几战;几次征战。研和县:今属河南省方城县。百里邑:县城周围一百里。
【赏析】这首诗是杜甫由洛阳经潼关、陕州,出函谷关,到达河南方城时所作,作于天宝十四载(755年)。诗中表达了杜甫对当时社会混乱的深切忧虑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首句“沟洫空流水”,描写了经过研和县时看到的一派荒废景象。沟洫,田间的水沟。这句说,由于连年战争,田地里的水流干枯了,沟渠也变得淤塞不通。次句“关山几战尘”,描绘了经过关山时看到的情景。关山,指潼关、陕州一带的险要之地。这里指唐玄宗安禄山叛乱后,唐朝与安禄山叛军在此多次交战的古战场。两句一写战后荒芜,一写战争频繁,都表现了当时社会的凋敝和战乱之严重。第三句“研和百里邑,无复有人民”,写经过研和县时所见。研和县,今方城县西南。百里邑,形容该县方圆百里,人口众多。但经过这次战乱之后,研和县已荒凉无人烟。
全诗语言质朴平实,叙事简明扼要,而意境深远。诗的前两句叙事简洁,后一句抒情直露,三句一气呵成,中间用一个“空”字,将前两句所写的荒废景象联系起来,突出了战争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同时也暗含了诗人对于国家和人民的深深忧虑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