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日须行乐,联镳过水西。
桐花嘶騕袅,松树隐招提。
碎月滩声在,披云黛色迷。
老僧谈故迹,随处可留题。
【解析】
此诗是一首纪游诗,写诗人游览太平寺所见的胜景。首联“胜日须行乐”,点明题旨,即在美好的日子里要尽情地游玩。颔联“桐花嘶騕袅,松树隐招提”,写诗人骑马游山途中所见。桐树花盛开,发出阵阵清香,而那枝头低垂的梧桐花却随风飘落下来,仿佛在为游人送别。松树郁郁苍苍,掩映着寺庙,显得幽深莫测。颈联“碎月滩声在,披云黛色迷”,写诗人在江边的沙滩上行走时,只见一轮碎月从江面升起,月光洒落在滩头沙地上,如碎银一般,而远处的山峰在云雾中若隐若现,使人感到十分神秘。尾联“老僧谈故迹,随处可留题”则写诗人来到寺中,见到一位老和尚正在讲经说法,于是便坐下来聆听,并随手写下了诗句。最后两句的意思是:寺中老僧讲述过去的故事,随意吟咏,到处都是可以题写的。全诗写景抒情,意境优美,语言生动,表达了诗人对太平寺美景的喜爱之情。
【答案】
译文:
在这美好的一天里,我们一定要尽情地游玩一番。我骑马缓行经过水西,只见桐花盛开香气四溢。而那枝头低垂的梧桐花却随风飘飘然地飘落下来,好像在为游人送别。远处的松树林子郁郁苍苍一片,掩映在寺庙之间,显得幽深莫测。我来到江边的沙滩上行走时,只见一轮碎月从江面升起,月光洒落在地上犹如一块块碎银。而远处的山峰在云雾中若隐若现,使人感到十分神秘。寺中老僧正在讲述过去的故事,随意吟咏,到处都是可以题写的地方。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祜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全诗写景抒情,意境优美,语言生动,表现了诗人对太平寺美景的喜爱之情。
首联“胜日须行乐,联镳过水西。”是全诗的开端,点出了题旨,即在美好的日子里要尽情地游玩。这一句是说,在这样美好的日子里,我们一定要尽情地游玩一番。诗人骑马缓行经过水西,只见桐花盛开香气四溢。这一句是描写诗人游太平寺途中所见的景色。
颔联“桐花嘶騕袅,松树隐招提。”是全诗的中间部分,写诗人骑马游山途中所见的景色。桐树花开放,散发出阵阵芳香,而那枝头低垂的梧桐花却随风飘落下来。松树郁郁苍苍,掩映着寺庙,显得幽深莫测。这一联以桐花和松树作为主要描写对象,分别写出了它们的特征。
颈联“碎月滩声在,披云黛色迷。”是全诗的后半部分,写诗人游太平寺所见到的景色。诗人来到江边的沙滩上行走时,只见一轮碎月从江面升起,月光洒落在地上犹如一块块碎银。而远处的山峰在云雾中若隐若现,使人感到十分神秘。这一联以江边沙滩上的月光和远处山上的云雾作为主要描写对象,分别写出了它们的特征。
尾联“老僧谈故迹,随处可留题。”是全诗的结尾部分。这一联意思是:寺中老僧讲述过去的故事,随意吟咏,到处都是可以题写的。诗人看到寺中老僧正在讲经说法,于是便坐下来聆听,并随手写下了诗句。
全诗写景抒情,意境优美、含蓄深沉,表达了诗人对太平寺美景的喜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