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代迎仙地,高低复起楼。
东明先得日,西爽最宜秋。
帆影林梢见,岚光脚下流。
道人吹铁笛,飞思绕瀛洲。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表达力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游万山观”赏析,要求考生从形式、内容、语言等角度分析,然后根据分析的内容作答。
首先看形式,这是一首五言绝句(七言律诗),四联对仗工整。首句“何代迎仙地”,以设问的方式写万山观的来历及地位;第二句“高低复起楼”,写万山观的建筑特点,即高高的山峰上有层层叠叠的楼房;第三句“东明先得日”,写万山观的地理位置,即东面可以看见太阳;第四句“西爽最宜秋”,写万山观的地理环境,即西边景色宜人,最适宜秋天游玩。最后一句“帆影林梢见,岚光脚下流”,描写万山观的周围景物。第一联“何代迎仙地”是总说万山观的来历和地位,点出了“迎仙地”的含义。第二联“高低复起楼”是对万山观建筑特点的具体描绘。第三联“东明先得日”是具体写万山观的位置。第四联“西爽最宜秋”是进一步描写万山观的地理环境。第五联“帆影林梢见”,是写万山观周围的景象。第六联“岚光脚下流”,是写万山观周围的景致。
接下来看内容,这是一首山水田园诗,诗人在游览了万山观后,抒发了自己的感慨,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最后看语言,这是一首五言绝句,语言简洁明快。全诗用词讲究,意境优美。如“东明先得日”中的“明”字,运用巧妙。“东明”指的是东方,“先得日”指的就是最早看到日出的地方,也就是万山观,这表现了诗人对万山观的赞美之情。
【答案】
示例:
游万山观/何代迎仙地,高低复起楼。
东明先得日,西爽最宜秋。
帆影林梢见,岚光脚下流。
道人吹铁笛,飞思绕瀛洲。
译文:
我来到万山观,这里是什么地方啊?多么富丽堂皇!层层高楼耸入云霄。
站在万山观,可以最先看到旭日东升。站在万山观,最适宜秋天赏景。
远处的帆影在树梢出现,脚下流水潺潺,仿佛在流动的光中飘荡。
道士吹奏着铁笛,思绪飞向了仙境的瀛洲。
赏析:
这首诗是游览万山观时所作。首联总叙万山观的来处和位置,次联描绘万山观建筑之美,三联写万山观之景之好,尾联写诗人游览之后产生的感想。全诗构思精巧缜密,语言简炼自然,形象生动鲜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