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路惊残暑,行人发去舟。
一经传载记,千里向曹州。
馔会芹宫晓,香分桂殿秋。
宾鸿声渐近,随处莫登楼。
【注释】
(1)送唐秀才还曹州:送,赠别。唐秀才,唐人。曹州,今山东曹县,为宋代路、府、州三级行政区划之一。
(2)别路惊残暑:别路,别离的道路。残暑,余暑未尽的暑气。指夏末初秋时节。
(3)馔会芹宫晓,香分桂殿秋:馔,宴请。芹宫,泛指朝廷、官府。香分桂殿秋,指朝中大臣在秋天时到宫中朝见皇帝。
(4)宾鸿声渐近,随处莫登楼:宾鸿声渐近,即大雁南飞声渐渐接近了。“鸿”指大雁。随处莫,处处不要。登楼,登上高楼。指不要登高远望,以免被风吹走。
【赏析】
此诗是一首别致的送别诗。首联写别时的情景。诗人把行人即将离去的情形写得十分真切动人。“惊”字写出了天气的炎热,也写出了诗人内心的激动和不舍。“发去舟”,点明送别的时间,地点,也表明了诗人要送的人已经乘船而去。次联写送别后的情况。“传载记”三字表明了诗人对朋友的深情厚谊。“千里向曹州”则说明朋友将要去的地方很远,表达了对友人的关切之情。
颈联写宴请的场面。“芹宫”、“桂殿”都指朝廷,这里借指宴会之所,而“晓”、“秋”则点出了时间和季节。“香分桂殿秋”,既表现了宴会的盛大,又暗含了对友人即将离去的不舍之情。
尾联写友人即将离去的情境。“宾鸿声渐近,随处莫登楼”二句,用典入文,意蕴深厚。“宾鸿”典出《诗经·小雅·鹤鸣》:“鸿鹄于飞,一举千里。”比喻友人像大雁一样高翔远去。“鸿声”典出《汉书·苏武传》,苏武被匈奴扣押多年后,归汉,武帝亲自接见他。苏武向武帝辞别:“臣子无死名,愿得复见天子,然后束甲归田,未能效犬马之劳,不如鸿鹄之志也。”后来,苏武果然得以返回汉朝,但已是白发苍苍的老头了。“鸿声”在这里是说,听到友人即将离去的消息后,诗人心中无限感慨,仿佛听到了大雁南飞的声音。“随处莫登楼”,“莫”,即“不”。诗人劝诫友人,不要登上高楼,不要到高处眺望,因为那样只会徒增伤感而已。
这首诗是一首别致的送别诗,它以简洁的语言,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一幅送别场景图,表达了作者与友人离别时的依依不舍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