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主临朝重拊循,襄樊行幕绣衣新。
一方喜入皇图远,十载愁听捷奏频。
好计公田收菽粟,旋分官府辟荆榛。
土人半识招安使,马首山川属旧巡。
诗句解释及赏析
第一句:送薛志渊御史随都宪袁公处置荆襄志渊旧尝巡按其地
注释:
- “送薛志渊”:这是对薛志渊的称呼,可能是他的官职或者别称。
- “随都宪袁公”:随从都宪官,即跟随朝廷中的高级官员袁公。
- “处置荆襄志渊旧尝巡按其地”:处置,处理或解决某事;荆襄,指的是湖北、河南一带的地方;志渊过去曾经巡视过这些地方。
第二句:圣主临朝重拊循,襄樊行幕绣衣新
注释:
- “圣主临朝”:指皇帝的统治。
- “重拊循”:再次安抚和指导。
- “襄樊行幕”:指的是在襄阳和樊城设立的临时指挥部。
- “绣衣”:古代官员的一种服饰,这里可能指的是新上任或刚被任命的官员。
第三句:一方喜入皇图远,十载愁听捷奏频
注释:
- “一方喜入皇图远”:一方,指一个地方;皇图,国家治理;远,广阔。
- “十载愁听捷奏频”:十年来(十载),因战事而忧愁,频繁听到战争的胜利消息。
第四句:好计公田收菽粟,旋分官府辟荆榛
注释:
- “好计”:好的计谋。
- “公田”:公共所有的土地,可能是指用于军事或公共目的的土地。
- “菽粟”:豆类和小米,泛指谷物。
- “辟荆榛”:铲除杂草,清除障碍。
第五句:土人半识招安使,马首山川属旧巡
注释:
- “土人”:指当地百姓。
- “招安使”:招安使,指政府为了安抚叛乱或投降的人而设的官员。
- “马首山川”:比喻忠诚不渝,始终忠于国家。
译文
薛志渊作为御史随从都宪袁公处置荆襄地区,他过去曾巡视过那里。
圣明的皇帝亲临朝堂,再次抚恤和指导,在襄阳和樊城的临时指挥部中,新的官员们穿着华丽的衣服忙碌着。
一方欣喜地进入国家治理的远方,十年来因为战争的忧虑,不断听到胜利的消息。
通过精心策划,我们收回了公共土地,并铲除了杂草,清除了障碍。
当地的百姓大半认识招安使,忠诚的心一直属于过去的巡逻。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薛志渊随从都宪袁公处理荆襄地区的描写,展现了他在治理国家、平定乱局上的努力和贡献。同时,诗中也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统一、和平稳定的向往和期待。整首诗语言简洁明了,情感真挚感人,是一首具有深刻思想内涵的好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