徙倚湖山欲暮时,行人随处动遐思。
张王僣窃今无地,白传风流尚有祠。
夜静六桥谁放鹤,春回三竺好题诗。
篷窗预买仁和酒,卧听舟人唱竹枝。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陆游的作品。以下是对每一句的详细解释:
- 徙倚湖山欲暮时,行人随处动遐思。
- “徙倚”:在湖边徘徊,静静地站着。
- “湖山”:指的是西湖周围的自然风光。
- “欲暮”:意味着接近傍晚时分。
- “行人”:在这里可能指的是作者自己,或者是其他经过的人。
- “动遐思”:引发出远大的思绪或者感慨。
- 张王僣窃今无地,白传风流尚有祠。
- “张王”:指历史上的两位人物,张良和王翦。
- “僭窃”:超越权限或身份的行为。
- “今无地”:现在没有他们曾经占据的地方。
- “白传”:这里可能是对“白蛇传”的简称。
- “风流”:这里可能是指他们曾经影响过的文化或者历史事件。
- “尚有祠”:尽管他们现在已经没有地方了,但仍然有他们的祠堂。
- 夜静六桥谁放鹤,春回三竺好题诗。
- “夜静”:夜晚安静,没有噪音。
- “六桥”:指的是杭州的六座桥梁,包括断桥、锦带桥等。
- “谁放鹤”:是谁在这时候放了飞鹤?
- “春回”:春天到来,万物复苏。
- “三竺”:指的是杭州的三个寺庙,即灵隐寺、保俶塔院和上天竺。
- “好题诗”:适合在这个时候写诗。
- 篷窗预买仁和酒,卧听舟人唱竹枝。
- “篷窗”:指船上的窗户。
- “仁和”:指的是今天的上海市黄浦区,古称仁和镇。
- “卧听”:躺在床上听着。
- “舟人”:划船的人,也泛指船上的人。
- “唱竹枝”:这是一首流传下来的湖南民歌,用竹枝作为伴奏乐器。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杭州西湖的湖光山色以及当地的历史遗迹,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的怀念以及对生活的热爱。其中,通过对张良和王翦的描述,反映了作者对他们曾经影响过的历史的敬仰之情;而通过提到竹枝歌,则展示了作者对民间文化的喜爱和尊重,同时也体现了他的生活情趣。整体来说,这首诗充满了情感和对生活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