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王疋马渡江时,北望谁能有所思。
洛社末由恢土宇,临安何忍奉郊祠。
两朝和议愁通表,一卷褒忠漫有诗。
只赖皇天知此意,墓林长耸向南枝。

注释:

《钱唐杂咏四首》是南宋诗人陈造的作品。这首诗是作者在绍兴三年(1133)所作,当时作者任建康府教授,因见临安的形势而感慨。诗中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前途的担忧之情。

赏析:
“康王疋马渡江时,北望谁能有所思。”这是第一句,描绘了一幅历史的画面:康王骑着马渡过长江,向北望去,心中充满了忧虑和不安。他在想什么呢?是对国家的担忧,还是对人民的关心?不得而知。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他的心中有太多的责任与担当,有太多的忧国忧民之情。

“洛社末由恢土宇,临安何忍奉郊祠。”第二句,进一步展开了对历史的反思。洛阳的社日祭典,本是祈求国泰民安的一种形式,但如今却因为宋朝的灭亡而变得毫无意义。面对这样的现实,我们不禁要问,我们是应该继续坚持这种祭祀的形式,还是应该寻找一种更有意义的方式来纪念我们的祖先和历史呢?

“两朝和议愁通表,一卷褒忠漫有诗。”第三句和第四句,则是对历史的另一种解读。宋朝的两朝和议,虽然表面上看似和平,但实际上却是充满了无尽的痛苦和矛盾。而那些歌颂忠臣的文章,虽然表面上显得慷慨激昂,但实际上却是在逃避现实,没有真正理解到忠臣的真正含义。

“只赖皇天知此意,墓林长耸向南枝。”最后一句,则是对整个历史的总结与反思。尽管我们的祖先们已经离开了我们多年,但他们的精神和志向却永远地留在了我们的心中。他们为了国家的繁荣富强,付出了无数的努力,甚至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他们的牺牲和奉献,值得我们永远铭记和传承。

整首诗通过描绘历史的画面、反思历史的问题以及总结历史的精神三个层面,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的深深眷恋以及对未来的深深期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