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复华编思不禁,爱君忧国虑何深。
忠言如出宣公手,恸哭谁知贾谊心。
名字直应高北斗,文章宁止重南金。
何时诏许归黄阁,坐遣苍生得傅霖。

深意浓情——《读大司马三原王公奏议》

程敏政在《读大司马三原王公奏议》中,以七言律诗的形式表达了对大司马三原王公的深切情感。此诗不仅展现了作者对国家大事的关心与忧虑,还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哲理思考。

“三复华编思不禁”一句,描绘了诗人反复研读经典文献,思绪万千的状态。华编即指古代的经典书籍,这里暗示了诗人深厚的学识和对历史传统的尊重。通过反复阅读,体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敬畏和对未来的关注。

“爱君忧国虑何深”,直接点出了诗人的情感重心。这里的“爱君”指的是对君主的深厚感情,而“忧国”则反映了一种责任感与使命感。诗句中的“虑何深”表达了诗人对于国事的深思熟虑和深切忧虑。

“忠言如出宣公手,恸哭谁知贾谊心”,将忠诚之言比作历史上著名的宣公(周公)之言论,贾谊则是西汉时期的著名文学家,以其才情著称。这两句强调了忠言和悲愤之情的重要性和影响深远。

“名字直应高北斗,文章宁止重南金。”这句通过北斗七星比喻崇高的地位和名声,南金则常用来象征贵重和价值,表明诗人认为王公的名字和成就应当如同北斗和南金一般,受到世人的尊敬和赞誉。

“何时诏许归黄阁,坐遣苍生得傅霖。”表达了诗人对于能够回到政府中心位置,为百姓服务的愿望。黄阁代指高级官员或朝廷,傅霖则是指贤能之士,诗人希望有朝一日能够施展才华,造福苍生。

这首诗不仅仅是对一位大臣奏议的赞美,更是对其忠诚、智慧、才能的肯定和期待。诗人通过对王公的歌颂,也寄托了自己对理想政治的向往和对国家未来的关怀。整首诗充满了深沉的历史感和时代感,是明代文人精神风貌的真实写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