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门春夜烛花偏,对拥寒炉久未眠。
沉水旋添销刻漏,彩毫频染动云烟。
天连御苑钟初尽,露下仙台月尚悬。
侍立小童浑不厌,晚来衣薄坐相怜。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贾岛的《斋夜与汪伯谐庶子陆鼎仪张启昭谕德联句》。
诗如下:
闭门春夜烛花偏,对拥寒炉久未眠。
沉水旋添销刻漏,彩毫频染动云烟。
天连御苑钟初尽,露下仙台月尚悬。
侍立小童浑不厌,晚来衣薄坐相怜。
译文:
关上门在春天的夜晚点燃了蜡烛,对着蜡烛抱着取暖很久没有睡觉。
用沉香熏燃蜡烛以保持其燃烧时间,不时地补充蜡油以延长燃烧时间。
笔端沾着墨水,随着笔尖移动而沾染到纸上,形成了一幅动人心魄的云烟画卷。
皇宫里的钟声刚刚响起,天空中的月亮已经高悬在空中。
侍立在身旁的小童一点也不感到厌烦,反而觉得晚上的寒冷让人难以忍受。
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诗人在春天的夜晚,为了保持蜡烛的燃烧时间,不得不频繁地添加沉香蜡油。同时,诗人也通过笔尖沾满墨水的画面,表达了他对这种静谧生活的享受和对大自然美景的赞叹。
首句“闭门春夜烛花偏”,点明了这是在一个春夜,诗人关着门,点燃了蜡烛,蜡烛的火苗在风中摇曳,形成了美丽的烛花。这一句简洁而富有画面感,为整首诗定下了基调。
接下来的四句,诗人通过对蜡烛的描绘,展现了他的艺术修养和审美情趣。他不仅关注蜡烛的燃烧状态,还在不断地调整和补充蜡油,以确保蜡烛能够持续燃烧。同时,他也不忘观察周围的环境,发现并欣赏到了皇宫里的钟声和天上的月亮。这些细节都体现了诗人对于生活的美好追求和对于自然的热爱。
最后两句,诗人将视线转向了他身边的小童。他注意到小童并不感到厌烦,反而觉得夜晚的寒冷让他感到难以忍受。这一细节既表现了他对于小童的关爱之情,也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感悟和理解。
这首诗以其细腻的语言和丰富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于生活的热爱和追求。它不仅是一首赞美自然美景的诗歌,也是一首充满人文关怀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