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向青源识俊髦,恩除重下为均劳。
留都官爱新仪部,驿路人迎旧水曹。
千里长安随日近,万年钟阜入云高。
宦情乡思谁兼得,莫惜离亭尽浊醪。
诗句输出:
曾向青源识俊髦,恩除重下为均劳。
留都官爱新仪部,驿路人迎旧水曹。
千里长安随日近,万年钟阜入云高。
宦情乡思谁兼得,莫惜离亭尽浊醪。
译文输出:
我曾向青山之源见识过英俊的青年才俊,如今因恩泽被解除职务,我被贬为地方官员,承担起百姓的劳苦。在南京,新的官员受到人们的爱戴和欢迎;而我,则是那些曾经的官员,被人在道路上迎接回家。尽管路途遥远,但长安城的阳光每天都那么近,而钟山则如同云端般高耸入云。在离开的地方,我只能喝下那杯酒,心中充满了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
关键词注释:
- 青源:地名,位于今中国江苏省北部。
- 俊髦:英俊的年轻男子。
- 恩除:皇帝的恩典或免除某人的职务。
- 均劳:分担人民的劳苦。
- 留都:指南京,当时是明朝的首都。
- 驿路:古代供传递公文的人行走的道路。
- 钟阜:钟山,又称紫金山,位于南京市东郊紫金山南麓。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述作者从京城返回家乡途中的情景,展示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一方面,他怀念在京城里的荣耀和成就;另一方面,他感受到了被贬的失落和孤独。诗中的“千里长安随日近”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而“万年钟阜入云高”则描绘了他对家乡美景的赞美,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家乡的无限眷恋。最后两句“宦情乡思谁兼得?莫惜离亭尽浊醪”,更是直接表达了诗人对于官场与乡土之间难以调和的矛盾心理,同时也展现了诗人豁达的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