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载光阴似隔年,后先同入考功铨。
徒闻圣相勤三握,敢向清朝竞九迁。
池上丝纶应有种,河南衣钵愧无传。
侵寻老去知难状,约取穷途保更坚。

【注释】

六载光阴似隔年——六年的岁月好像像隔了一年。

后先同入考功铨——先后两人一同进入考核功绩的机构。

徒闻圣相勤三握——徒然听到圣人丞相勤奋地三次握手。

敢向清朝竞九迁——敢于在朝廷中竞相升迁,争取多次升迁。

池上丝纶应有种——池塘之上有丝纶之恩应当有传种的恩德。

河南衣钵愧无传——河南一带的衣钵,我恐怕不能继承下去,没有传承。

侵寻老去知难状——渐渐衰老,知道难以继续。

约取穷途保更坚——约定着要保全自己,使信念更加坚定。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与士钦尚宝等同官满六年之后所做。全诗以议论为主,抒发感慨,表达了对仕途生涯的失望和无奈,以及对人生命运的感慨。

首联“六载光阴似隔年,后先同入考功铨。”意思是六年的光阴好像像隔了一年,后来和先到的同入考功铨(考核功绩的机构)之中。这里的“隔年”是指时间间隔,而“考功铨”则是指朝廷的选拔官吏的机构。这里的意思是说,经过六年的光阴,他们终于一起进入了考功铨的行列。然而,这仅仅是一个开始,他们的命运仍然无法改变。

颔联“徒闻圣相勤三握,敢向清朝竞九迁。”意思是只是听说圣人宰相勤奋地三次握手,却不敢在朝廷中争得多次升迁。这里的“圣相”是指古代的皇帝或宰相,而“三握”则是形容其态度谦卑。这里的意思是说,他们只能看到圣人宰相的勤奋,却不敢在朝廷中争得多次升迁。这是因为他们的身份地位较低,无法与朝廷中的高官贵族竞争。

颈联“池上丝纶应有种,河南衣钵愧无传。”意思是池塘之上有丝纶之恩应当有传种的恩德,河南一带的衣钵,我恐怕不能继承下去,没有传承。这里的“丝纶”是指帝王的恩泽,而“河南衣钵”则是指河南一带的衣钵。这里的意思是说,尽管他们曾经得到了皇上的恩泽,但却没有能够传承下去。这可能是因为他们的身份地位较低,无法承担起传承的责任。

尾联“侵寻老去知难状,约取穷途保更坚。”意思是渐渐地衰老,知道难以继续,约定着要保全自己,使信念更加坚定。这里的“侵寻”是指逐渐、慢慢的意思,而“约取”则是约定的意思。这里的意思是说,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的身体逐渐衰弱,已经无法继续走下去。但他们还是约定着要保全自己的信念,使信念更加坚定。这可能是因为他们仍然相信,只要坚持下去,总有一天能够取得胜利。

整首诗通过议论为主的形式,表达了作者对仕途生涯的失望和无奈,以及对人生命运的感慨。诗人通过对比自己与他人的不同境遇,抒发了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个人命运的思考。同时,诗人也通过对自己的信念的坚守,表达了对生活的信心和对未来的期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