旄头昨夜坠妖星,宪节东移向朔庭。
万里兵威开虎镇,一天霜气扫鲲溟。
民心拟乐桑榆暖,战血从沾草木腥。
不日玉关飞捷奏,茂勋应入太常铭。

次韵送左都宪廷珍巡抚大同旄头昨夜坠妖星,宪节东移向朔庭。

万里兵威开虎镇,一天霜气扫鲲溟。

民心拟乐桑榆暖,战血从沾草木腥。

不日玉关飞捷奏,茂勋应入太常铭。

【注释】

旄头:古代传说中指代恶星的一种。

宪节:这里指御史之职。

朔庭:指边远之地,此处指边远的大同地区。

玉关:玉门关,在今甘肃敦煌西北。

茂勋:大功。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对左都宪廷珍巡抚大同的送别诗,充满了豪迈与壮志凌云之感。

首联“旄头昨夜坠妖星,宪节东移向朔庭。”描述了昨夜天空中出现了不祥之兆——妖星坠落,而宪节(御史之职)却向东移动到朔庭(边远地带)。这既表达了朝廷官员对边疆的重视和关切,也暗示了此次派遣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颔联“万里兵威开虎镇,一天霜气扫鲲溟。”则进一步描绘了边塞的雄壮景象。万里的兵威如同开启虎镇一般强大,一天之内霜气的扫过如同扫除了巨海中的鲲溟一样浩荡。这里的“鲲溟”指的是巨大的海洋,象征着边疆的辽阔与神秘。

颈联“民心拟乐桑榆暖,战血从沾草木腥。”则转入对百姓生活的描述。人们盼望着像桑榆一样温暖的天气,而战场上的战士们的鲜血染红了草木,使得大地变得腥臭。这里的“桑榆暖”与“草木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方面表达了百姓对和平生活的渴望,另一方面也揭露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

尾联“不日玉关飞捷奏,茂勋应入太常铭。”则展望了战事即将取得胜利的前景。不久之后,就会有捷报飞来玉关,而那些立下的赫赫战功也将被永久铭记于太常祠。这里的“太常祠”是古代祭祀先祖、歌颂功绩的地方,意味着诗人对这次出征充满了信心,期待着胜利的到来。

这首诗通过描绘边疆的壮丽景象和人民的苦难生活,展现了朝廷对边疆的关注和对军队的期望,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和平的向往和对英雄的赞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