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鸾高义重诸梁,七帙光阴晓梦长。
鸡絮独堪徐孺礼,干戈曾戢郑公乡。
岭南鼓吹留残稿,庭下芝兰压众芳。
有托不忧身后事,墓亭碑石见龙章。
梁叔厚太史父母的哀挽
伯鸾高义重诸梁,七帙光阴晓梦长。
鸡絮独堪徐孺礼,干戈曾戢郑公乡。
岭南鼓吹留残稿,庭下芝兰压众芳。
有托不忧身后事,墓亭碑石见龙章。
注释:
伯鸾:指东汉末年著名学者和文学家蔡邕的儿子蔡琰,字文姬。蔡琰因父亲被曹操所害而流落匈奴,后被曹操赎回。
重诸梁:指蔡邕家族世代为官于梁州(今陕西汉中)。
七帙光阴:指蔡琰在匈奴生活了二十七年。
鸡絮:比喻简陋的衣食,出自《晋书·谢安传》,谢安在东山隐居时,经常用“鸡黍”招待客人。徐孺:徐稚(164-248),字孺子,东汉时期著名的隐士,与严光同为东吴名臣。徐稚以孝闻名,隐居于庐山东林寺,与刘秀是好友。
干戈曾戢:指战乱平息。
岭南鼓吹:指蔡邕晚年在南方任职时创作的诗歌,内容多反映民生疾苦。
庭下芝兰:指蔡琰在匈奴时期居住的地方。
有托不忧身后事:指蔡琰虽然身世凄凉,但能安心地度过余生。
墓亭碑石:指蔡琰在匈奴时期墓地上的墓碑。龙章:指蔡琰的书法,被誉为汉代四大美女之一,其书法被誉为“龙章凤姿”。
赏析:
这首诗是梁叔厚太史父母哀挽之作,表达了他们对父母深深的怀念和敬仰之情。诗中通过描绘父母的生平事迹,展现了他们高尚的品质和深厚的感情。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