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苓服尽十馀斤,犹是维摩病者身。
门外生徒劳问卜,膝前儿子解忧亲。
惯看本草都成诵,永谢新篘却爽神。
造物眼宽容许物,可于林下不容人。
译文:
八月十九日大病不寐,
参、苓服用了十几斤,病还是维摩病。
门外的医生徒劳问卜,膝前的儿郎能解忧亲。
惯看本草都成诵,永谢新酒却爽神。
造物眼宽容许物,可于林下不容人。
赏析:
此诗是苏轼在贬谪黄州期间所作。诗人以自己生病时的生活琐事为题,抒发了自己对生活的态度和看法。
首联,诗人自述服药之苦,“十馀斤”表明服药之多。“犹是维摩病者身”,用《维摩诘经》中“吾今疾患,非关饮食”来表达自己的心境,说明疾病并没有因为服药而有所好转。
颔联,诗人描绘了与儿子相处的场景。“门外生徒劳问卜,膝前儿子解忧亲。”诗人向门外来求医问药的人诉说自己的病情,希望能得到一些安慰,而儿子在身边能为他分忧解难。
颈联,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医学知识的熟悉程度。“惯看本草都成诵”,诗人将中药学知识熟记于心,能够背诵。“永谢新篘却爽神”,诗人用“新篘”指代新的酒,用“爽神”来形容酒带来的舒适感。
诗人感慨世事无常,人生如梦,无法改变现实。“造物眼宽容许物,可于林下不容人。”诗人认为天地万物都有自己的命运和规则,我们只能顺应自然,不能强求。同时,他也表达了对官场的失望和无奈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