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承恩领故乡,自应徽国庆源长。
黉宫百世诗书富,阙里三时俎豆香。
社下廪人来继粟,门前童子候升堂。
知君不负维桑托,霄汉巍巍见紫阳。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博士承恩领故乡” - 这句话描述了文公八世孙上舍桢特授予婺源训导这一荣誉,意味着他接受了这个职位。这里的“博士”和“训导”都是古代的教育官职,而“领故乡”则表明他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即婺源。

  2. “自应徽国庆源长” - 这表达了作者对上舍桢的祝愿,希望他能继续繁荣昌盛。这里的“徽国”可能指的是一个地名或国家,而“庆源”则是指庆祝和繁荣的根源。

  3. “黉宫百世诗书富” - 这句诗赞美了学校(黉宫)丰富的文化和知识。在这里,“黉宫”可能指的是古代的学校,而“诗书”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象征,代表着知识和文化的积累。

  4. “阙里三时俎豆香” - 这里描绘了孔子的故乡曲阜(阙里)在三个不同季节都散发着祭品的香气。这反映了人们对孔子及其思想的崇敬和怀念。

  5. “社下廪人来继粟” - 描述了人们在庙社(社下)等待领取食物(粟)。这是古代祭祀活动的一部分,强调了社会和谐与秩序。

  6. “门前童子候升堂” - 描绘了门前的童子们恭敬地等待进入学堂的情景。这展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和孩子们对学习的态度。

  7. “知君不负维桑托,霄汉巍巍见紫阳” - 这句话是对上舍桢的赞赏和鼓励,希望他能不负众望,如同紫阳一样高远、光明。这里的“维桑托”可能是对某人的称呼,而“霄汉巍巍见紫阳”则表达了对其未来成就的期待和祝愿。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婺源训导上舍桢的祝福和赞美,展现了对教育和传统文化的重视。诗人通过描绘学校、祭坛、儿童等场景,表达了对知识和教育的尊崇。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家乡的深厚感情和对家乡未来发展的期望。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充满了浓厚的文化气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