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作中兴谏议臣,归来仍许禄终身。
要令公相惭台鼎,正为先生乐钓纶。
黄鹄溯风非漫士,赤龙当极是真人。
雨中未得供蘋藻,一日乘潮入富春。
这首诗是明代文学家王守仁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是对其逐句的解释:
第一联:“不作中兴谏议臣,归来仍许禄终身。”
-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政治的淡泊与超然态度。严先生祠中的严光(又称严子陵),原为东汉初年著名的忠臣、谏议大夫,但因反对王莽篡位而被罢官归隐于浙江富春山。严光拒绝再次出仕,选择退隐山林。这里,诗人通过“不做中兴谏议臣”来表明自己对权力和功名的追求已不再感兴趣,而是选择了隐居生活。同时,“归来仍许禄终身”也反映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第二联:“要令公相惭台鼎,正为先生乐钓纶。”
- 这两句诗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严光隐居生活的赞赏。在古代中国,台鼎(指高位)和钓纶(指垂钓)是两种不同的人生选择,前者代表着权力和地位,后者则代表着清高和自由。诗人在这里用“要令公相惭台鼎”来反讽那些渴望权势的人,认为他们应该因为严光的选择而感到羞愧。而“正为先生乐钓纶”则是对严光本人的赞美,他选择了一条不同于他人的道路,即钓鱼为生,过一种简朴而快乐的生活。
第三联:“黄鹄溯风非漫士,赤龙当极是真人。”
- 这两句话是对严光高尚品质的赞美。黄鹄(一种大型水鸟)溯风而行,不是出于偶然,而是一种自然而然的行为;赤龙(指真龙天子)应当达到顶峰的那一天,也就是真正的贤者出现的时候。在这里,诗人用黄鹄和赤龙来比喻严光,强调他的高尚品质和卓越才能。
第四联:“雨中未得供蘋藻,一日乘潮入富春。”
- 这两句诗描绘了诗人对严光隐居生活的羡慕之情。虽然严光在雨中未能得到供奉,但他仍然能乘着潮水进入富春山,享受宁静的生活。这既体现了严光的豁达胸怀,也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生活方式的向往。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严光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权力和名利的淡薄追求,以及对隐居生活的赞赏。严光的高尚品质和卓越才能,如黄鹄和赤龙一般,成为了诗人学习的榜样。同时,诗人对严光的隐居生活充满了羡慕之情,希望有朝一日也能像严光一样享受宁静的生活。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