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舌声中春意深,小亭随步晚登临。
千年胜地姑苏志,一代清风御史箴。
傲岁花如图上见,乐池鱼向镜中沈。
论文雅会匡时语,不觉残阳转树阴。

【解析】

这是一首七律。前四句写诗人在春风中登临清风亭,赏春景,听百舌鸟的鸣叫,有感而发;后四句抒发自己对姑苏胜地的赞美,对一代清风御史的称颂,以及自己在诗会上的得意之情。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

【答案】

示例1:这首诗是作者在巡按赵侍御招饮宪台清风亭时所作。

注释:①宪台清风亭:指御史台旁的小亭。②赵侍御:赵某(作者的朋友)。③宪台:指御史台。④百舌鸟:鸟类名,叫声似“百”,故名。⑤姑苏:苏州古称。⑥志:记。⑦箴:箴规,劝戒之意。⑧傲岁花:指傲视岁月的花。⑨乐池:水池。⑩转树阴:树木的影子随时间转动而移动,这里形容夕阳西下。

译文:百舌鸟儿的叫声中透出春天的深意,小亭子随着脚步在傍晚时分被登临欣赏。千年的苏州胜景记录了姑苏的历史,一代的清风御史为国箴规。傲视岁月的花儿仿佛在画卷上显现,快乐池中的鱼儿在水中映像。在文人雅集的诗会中谈论匡正国家大事的话音,不觉中已到了日暮时分树叶的影子被拉长。

赏析:本诗首联两句,先点题,再叙事,最后抒情,层层深入。第一句写诗人在春风中登临清风亭。第二句以百舌声作结,既写出了诗人此时心情愉悦,也烘托出了春意盎然的氛围。第三联用“千秋”二字来概括苏州的历史和现状。第四联由百舌鸟联想到画中的花,由乐池鱼联想到镜中影,都写出了景色之美,更突出了诗人内心的愉悦之情。第五联以史为鉴,以人为镜,写出了诗人对国家大事的关注,同时也抒发了自己为官的得意之情。尾联以日暮为结,表达了诗人在诗会结束后,在夕阳的余晖中慢慢离去的情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