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毡归老白头新,六十于今又七春。
手摘晚蔬供斗酒,坐临秋水濯缨尘。
三时适意松坡稿,百岁论文蔗境人。
光动鲤庭增燕喜,豸冠持节正过闽。
青毡归老白头新,六十于今又七春。
手摘晚蔬供斗酒,坐临秋水濯缨尘。
三时适意松坡稿,百岁论文蔗境人。
光动鲤庭增燕喜,豸冠持节正过闽。
注释:
青毡: 指官衔,即“学官”或“学谕”,是古代对教师的尊称。
归老: 年老退休。
白头: 白色的头发,这里指年老。
六:古时候用干支记年,六十年为一周期。
七:六十加一等于七。
手摘晚蔬:亲手采摘晚熟的蔬菜来招待客人。
斗酒:古代一种容量单位,十合一升叫一斗,所以“斗酒”就是一升酒。
坐临秋水:坐在秋天的水边,这里的水可能是指井或者池塘。
濯缨尘:洗去帽子上的灰尘(缨,即帽带)。
三时:一年中春夏两季。
适意:舒适、惬意。
松坡:山名,位于今福建省福州市永泰县。这里是王先生晚年居住的地方。
蔗境:甘蔗制成的糖浆,泛指甜蜜的生活状态。
光动鲤庭:比喻王先生的学问和品德能够感动人心,如同鲤鱼跃龙门一般。
过闽:经过福建(闽,指福建省)。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给一位已退休的老师写的贺辞。诗中充满了对老师的敬意和祝福,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老师晚年生活的赞美。全诗语言朴实,意境深远,充满了浓厚的感情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