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凉生白苎袍,不知人世畏途劳。
自惊何福堪消此,一路松风响翠涛。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然后逐句分析诗歌的内容,最后根据内容分析其表达效果和艺术手法。本题的注释已经给出了,所以考生只需要根据注释分析即可。

“己酉六月二日初至南山”一句交代了时间和地点,“己酉”指的是农历五月十六,“六月”指农历六月初,“初”表明时间还很早;“初”表明诗人刚到,“南山”是诗人此行的目的地,即终南山。首联交代了诗人到达的时间和目的地,点明诗题。

颔联承接上联,写到了诗人的感受,“凉生白苎袍”,在初夏时节,穿着白苎麻布的单衣,感觉凉爽宜人;“畏途劳”,指旅途艰辛,“不知人世畏途劳”。诗人此时的心情是愉悦的,因为诗人刚刚抵达目的地,心情应该是欣喜的,然而却用“畏途劳”来表达,可见诗人对此次行程的艰辛并没有太多的期待,而是带着一种轻松愉快的心态。

颈联是全诗的精华所在,“自惊何福堪消此”,意思是说自己不禁感慨,自己这样的条件居然能够来到这里,是多么的幸运啊!“一路松风响翠涛”,意思是一路上山风松涛阵阵,景色非常优美,令人心旷神怡,诗人的心情也由之前的愉悦转为舒畅,甚至有些兴奋。

尾联是诗人的总结,也是对全诗的升华。作者通过“不知人世畏途劳”和“一路松风响翠涛”两个对比,得出了自己的感受,“不知人世畏途劳”与“一路松风响翠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正是这种对比才让人感受到诗人此时的心境是如此的轻松、愉悦。

【答案】

①六月:农历六月。②凉生:感到微冷。③自惊:惊讶,感叹。④何福:什么福分。⑤堪:能,可以。⑥松风:松树的风声。⑦翠涛:形容山中流水像翡翠一样的颜色。⑧赏析:这首诗是一首纪行诗。首联描写了诗人初到南山时的情景。颔联写诗人对这次旅途辛苦并没有太多的想法,反而觉得十分开心,因为诗人终于来到了目的地,内心无比欣喜。颈联写诗人一路欣赏美景,心情大好。尾联写诗人对此次行程的辛苦并不觉得有什么可抱怨的,反而觉得这是难得的机遇,因此心情舒畅。

这首诗通过对诗人初入南山时所见所感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旅行的热爱之情,以及面对困难时的乐观态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