杖藜贪看野花开,踏尽松阴一径苔。
风外忽闻真管籥,滩声时杂树声来。
【注解】
南山杂兴:在山南隐居时所作的一组诗歌。野花:山野中的小花。真管籥:指吹箫的乐声。滩声:指溪水冲击岩石发出的声音。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晚年隐居南山时的一组诗,共四首。这组诗写的是诗人在山中闲居时所见到的景色,表现了隐逸生活的乐趣。
首句“杖藜贪看野花开”,写诗人拄着拐杖贪恋地欣赏山野中盛开的百花。这里,诗人把“野花”作为主体,“杖藜”、“贪看”是诗人的动作和情态。“杖藜”点明诗人的身份和身份所处之景,也表明诗人的年迈。“贪看”二字,写出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第二句“踏尽松阴一径苔”,写诗人在观赏了山中的野花之后,又漫步到山林小路上,踩碎了满地的松树落叶,留下了一条厚厚的小径,脚下长满了青苔。这句诗以简洁的语言刻画了诗人在山中漫步的情景,表现出他那种悠闲自在、超脱尘世的隐者风范。
第三句“风外忽闻真管籥”,写在山中漫步时,突然听到了远处传来的管乐器的声音。这里的“管籥”是指古代的一种乐器,它通常用竹制作而成,可以吹出悠扬的音乐之声。诗人之所以能够听到这样的音乐,是因为那声音是从远处传过来的。
末句“滩声时杂树声来”,写诗人继续沿着山路前行,时而听到溪水冲刷岩石的声音(滩声),时而又听到风吹过树林的声音(树声)。这里的“滩声”和“树声”都是诗人听到的自然之声,它们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宁静而优美的山水画卷。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山中闲居时的所见所闻,表达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以及那种超脱尘世的境界。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诗人对于隐居生活的向往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