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后山窗读易时,胆瓶清晓见冰澌。
老人坐悟先天理,无限春光在一枝。
【注释】
邵用珍:南宋人,字伯温。
胆瓶:一种小口瓶,形状像胆囊,所以叫胆瓶。
先天理:指自然界的万物都由“理”生成。
【赏析】
此诗是一首咏物诗,写雪后的山窗前读易时的景色。诗人从自己对自然现象的感受出发,以“先天之性”来比喻梅花的特性,赋予梅花一种超越时空的永恒之美。
首句“雪后山窗读易时”,点明时间、地点及所做之事。诗人在雪后的一个清晨,来到山窗前阅读《易经》。“雪后”二字,写出环境清幽,为下面写景作铺垫。“山窗”一词,既写出了山居生活的闲静和雅致,也暗示着诗人此时的心境是平静而安详的。“读易时”三个字,则写出了诗人当时正在阅读《易经》,这是中国古代哲学的经典著作。
二句“胆瓶清晓见冰澌”,写诗人在山窗前欣赏梅花。“胆瓶”是一种造型小巧的酒具,诗人将其与梅花相比,可见其用心之细。“清晓”一词,写出了梅花开放的时间——清晨,同时也暗示着诗人此时的心情是喜悦而兴奋的。“见冰澌”三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诗人仿佛看到了梅花上的晶莹剔透的冰块。
末句“老人坐悟先天理”,是全诗的高潮。诗人以“先天理”来比喻梅花的特性,表达了他对自然的感悟和理解。“先天理”一词,既是指自然界的万物都由“理”生成,也是诗人对梅花的一种赞美。他认为,梅花虽然只是一种普通的花卉,但却有着超越时空的永恒之美。这种美不仅仅是外在的美,更是内在的美。
【译文】
雪后山窗前读《易经》的时候,胆瓶中的水已经结了薄冰。老人坐下来沉思,领悟到了大自然的先天之理。无限春光尽在一枝梅花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