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水那能望有年,恤民恩诏喜拳拳。
事凭公廪终难济,情到官庄最可怜。
占取膏腴多极万,索来金谷动盈千。
税于子粒偏加重,赋入荒年亦未蠲。
港次半收烟火价,野中分握草场权。
鸡豚已尽田间利,舟楫仍需水面钱。
泛使不禁频去住,小民何日许安便。
伐残桑枣惟馀地,典尽车牛莫诉天。
罪絷便连儿女辈,鞭笞宁计令丞员。
屋庐毁废沦波底,老弱流离委道边。
糠秕无端争入市,酒浆那复敢开廛。
监门有泪挥图上,守土何人达帝前。
愧我身非观察使,伤心聊述纪行篇。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益的作品,共四十六句。
下面是逐句的翻译和注释:
大水那能望有年,恤民恩诏喜拳拳。
译文:天灾已经降临一年,皇帝的诏书又送来了关怀人民的恩惠。
注释:这句表达了作者对皇帝关怀民众的感激之情。事凭公廪终难济,情到官庄最可怜。
译文:虽然有了官府的粮食救济,但灾情仍然很严重,百姓在官庄的处境尤其可怜。
注释:这句描绘了灾后人民的生活状况。占取膏腴多极万,索来金谷动盈千。
译文:农民们为了抢收庄稼,不惜冒着危险,甚至冒着生命的危险。
注释:这句反映了农民们在灾难中的生存状态。税于子粒偏加重,赋入荒年亦未蠲。
译文:税收在灾荒年头反而加重了,但朝廷并没有免除这些税赋。
注释:这句揭示了当时政府的征税政策。港次半收烟火价,野中分握草场权。
译文:港口地区部分恢复交易,野外的人们也分到了一些草场权。
注释:这句描述了灾后人们生活的一些变化。鸡豚已尽田间利,舟楫仍需水面钱。
译文:家禽和小猪都被杀尽了,农民们只能靠水上的收入维生。
注释:这句描绘了农民们艰难的生活状态。泛使不禁频去住,小民何日许安便。
译文:使者不断来往,老百姓何时才能安定下来?
注释:这句反映了作者对国家政治的担忧。伐残桑枣惟馀地,典尽车牛莫诉天。
译文:剩下的桑树和枣树都被砍光了,连车的牛羊也被典当一空,没有人能够诉苦。
注释:这句描述了灾后农民的悲惨遭遇。罪絷便连儿女辈,鞭笞宁计令丞员。
译文:连累到孩子和孙子辈,惩罚不计较官员的身份高低。
注释:这句揭示了当时社会阶级的压迫性。屋庐毁废沦波底,老弱流离委道边。
译文:房屋被毁,人们流离失所,老人和孩子都被迫离开家园。
注释:这句反映了灾后人们的悲惨遭遇。糠秕无端争入市,酒浆那复敢开廛。
译文:因为饥荒,粮食无处可买,酒也成了奢侈品。
注释:这句揭示了灾后物价飞涨的情况。监门有泪挥图上,守土何人达帝前。
译文:我看着这些图画,不禁泪流满面,不知道谁还能守住这片土地。
注释:这句表达了作者对国事的忧虑和无奈。愧我身非观察使,伤心聊述纪行篇。
译文:我只是一名普通的百姓,没有能力治理国家,只能通过记述这段经历来表达我的悲痛之情。
注释:这句表达了作者对自己身份和责任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