杖策云溪上,濯足云溪下。
由来故王孙,却是忘机者。
仰看鸢戾天,俯见鱼潜渊。
欲悟动静理,日到云溪边。
溪云时卷舒,溪水可厉揭。
珍重溪居人,斯言或相契。
【注释】
杖策:拿着马鞭。云溪:山名,在今四川灌县西。鸢戾(yīn lì):高而难攀的样子。厉(lì)揭:《易经·系辞下》:“坎为水,为盗;为隐伏。”《易纬乾凿度》:“坎为盗,为盗道也。”厉揭,意为激流。珍重:珍贵。斯言:指诗。相契:相合。
【译文】
拄着马鞭站在云溪边,洗着脚在云溪里濯足。自古以来都是贵族子弟,却是个忘机的人。抬头看到高不可攀的青天,俯首看到鱼儿深潜的深渊。想要悟得动静之理,日落时分来到云溪边。云和水时卷时舒,水流激扬又激荡。珍爱云溪居人的清静生活,或许他们能与你心有灵犀相通。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隐居成都草堂时的自述之作。诗中描绘了云溪之景及自己在此的所思所为,表达了诗人淡泊名利、与世无争的心境和对自由自在、清静幽雅生活的向往。
首联“杖策云溪上,濯足云溪下”,开篇即以“杖”字点明身份,“云溪”则点明地点,表现出诗人闲适的生活状态。
颔联“由来故王孙,却是忘机者”,通过“王孙”和“忘机者”的对比,突出了自己不慕功名、不图富贵的品格,表现了诗人淡泊名利、与世无争的心境。
颈联“仰看鸢戾天,俯见鱼潜渊”两句,通过对高不可攀的青天和鱼儿深潜的深渊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于自由自在、清静幽雅生活的向往。这两句诗不仅形象地描绘了云溪之景,也暗含了诗人对自己生活状态的反思。
尾联“欲悟动静理,日到云溪边”一句,将“动静理”与“日到云溪边”联系起来,表达了诗人对于动静之理的理解以及对自然和谐之美的追求。同时,这也暗示了诗人在云溪边度过的美好时光与他对生活的态度。
整首诗以诗人隐居成都草堂时的自述为主题,通过对云溪美景的描述和自己生活状态的描写,表达了诗人淡泊名利、与世无争的心境以及对于自由自在、清静幽雅生活的向往。同时,这首诗也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艺术才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