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遥东阳峰,水上深更密。
仁者多后贤,兹事可前必。
宿草春菲菲,宰木秋瑟瑟。
中有恤典碑,千载腾茂实。
这首诗是一首悼念诗,表达了对李忠文公不幸逝世的哀悼之情。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 遥遥东阳峰:这一句描述的是地理位置,东阳峰是位于何处的具体位置,这里不具体说明。
- 水上深更密:这一句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又深远的画面,可能是形容山势或者水景,暗示了某种深邃和复杂。
- 仁者多后贤:这句话强调了一个观点或原则,即品德高尚的人往往会成为后来的杰出之人,是对道德品质和才能的肯定。
- 兹事可前必:这句话似乎是在表达一种信念,认为某些事情是可以预见或确保成功的。
- 宿草春菲菲:这一句用“宿草”来比喻已经去世的人,“春菲菲”则形容春天的气息,整体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
- 宰木秋瑟瑟:“宰木”可能指的是一种树木,而“秋瑟瑟”则形容秋天的景象,这里的“秋”字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
- 中有恤典碑:这里的“恤典”应该是指某种规定或制度,而“碑”则是纪念性的文字或石碑,这可能意味着李忠文公的事迹被记录下来,以供后人瞻仰。
- 千载腾茂实:最后一句强调了李忠文公的功绩和影响,可以传承到千百年后,这是对其贡献的高度赞扬。
以下是诗句的译文:
遥望东边的山峰,水面显得更加深邃。
仁人总是能够孕育后辈,这件事是必然发生的。
春天的草地又绿又茂盛,秋天的树木瑟瑟作响。
那里有一块记录着恩典的石碑,千年的历史中充满了荣耀。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人事变迁,表达了诗人对李忠文公逝世的哀悼之情。首句设定了哀悼的背景,即面对的是一位在文学上有所成就的人物。第二句提出了一个关于品德与才能的关系的观点。第三句进一步强调了这个观点。接下来的几句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历史背景,增强了整个场景的氛围。最后两句总结了李忠文公的贡献以及他留给后人的影响。整首诗语言简练,情感深沉,体现了作者对李忠文公的深厚感情以及对他生前事迹的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