矗矗张公山,下有浙溪水。
东流汇桐江,到海清且驶。
我欲穷其源,洗此双聩耳。
一𣂏毛骨寒,再酌沉疴起。
蛩然俯空翠,坐弄石齿齿。
不有仁峰生,同谁撷芳芷。

【注】《秋日杂兴二十首》,是诗人晚年隐居在九华时所作。

矗矗张公山,下有浙溪水。

东流汇桐江,到海清且驶。

我欲穷其源,洗此双聩耳。

一𣂏毛骨寒,再酌沉疴起。

蛩然俯空翠,坐弄石齿齿。

不有仁峰生,同谁撷芳芷。

赏析:

这首诗写于作者晚年隐居九华时。诗的开头两句描绘出张公山雄奇险峻的地势与浙溪水清澈奔流的情景。这两句看似平淡,实则蕴含丰富的内涵。张公山是九华山的主峰之一,高耸入云,巍峨壮观;而浙溪水则是从山上倾泻而下,奔腾不息。这两句诗通过对山和水的描绘,为全诗奠定了一个气势磅礴、壮美无比的艺术氛围。

接下来的四句诗,诗人表达了自己想要深入了解这股浙溪水源头的愿望。他希望通过洗耳来清除自己的双耳中那些令人感到不适的东西,即所谓的“双聩耳”。这四句诗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诗人对于清洁、净化的渴望。诗人不仅渴望听到美妙的音乐,更渴望通过洗耳来清除那些令人烦恼的声音,以达到内心的宁静与清净。这种对于清洁、净化的渴望,也体现了诗人追求心灵自由、远离尘世纷扰的精神境界。

接下来四句诗,诗人描述了自己坐在山石上,仰望天空中蟋蟀发出的声音,仿佛听到了蟋蟀在弹奏着琴瑟般的音乐。这四句诗虽然看似描写自然界中的事物,但实际上诗人的内心世界却充满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期待。诗人通过倾听蟋蟀的声音,仿佛看到了仁峰生发的美丽花草,以及那些采摘到这些花草的人们脸上的喜悦之情。

最后四句诗,诗人感叹自己如果没有仁峰这样的美景相伴,又怎能享受到如此美好的生活呢?这里的“仁峰”,指的是九华山中的一座山峰,它以其秀丽的景色和独特的韵味吸引着人们前来观赏。没有仁峰这样的风景陪伴在身边,诗人会感到孤独寂寞、无所适从。因此,他渴望能够像那些采摘到美丽花草的人们一样,拥有一颗仁爱之心,去欣赏周围的自然之美、人文之韵。

诗人通过对张公山和浙溪水的描述、对自己耳朵的清洗、聆听蟋蟀声音的描绘以及感叹没有仁峰陪伴的遗憾之情,表达了自己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诗歌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心灵的净化、对仁爱的坚守以及对生活的感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