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半壁垂藤阴,南陂水满菰蒲深。
非凫非鹜见双鸟,上下𠹳𠹳鸣春音。
石饮林栖无系著,老去画师那可作。
虞人弋子漫多情,豢养能如写生乐。
林良二画
青山半壁垂藤阴,南陂水满菰蒲深。
非凫非鹜见双鸟,上下𠹳𠹳鸣春音。
石饮林栖无系著,老去画师那可作。
虞人弋子漫多情,豢养能如写生乐。
注释:
- 林良:本名不详,是南宋时期著名的画家,擅长山水画。
- 青山:形容山的颜色。
- 半壁:一半的山。
- 垂藤阴:垂下的藤蔓形成的阴影。
- 南陂:南方的水塘或池塘。
- 菰蒲:一种植物,这里指生长在水中的植物。
- 非凫非鹜(fú fū):不是一种鸭子,不是另一种鸭子。
- 见双鸟:看到两只鸟。
- 𠹳𠹳:象声词,模拟鸟叫声。
- 石饮:石头喝水。
- 无系著:没有系着。
- 老去画师:年老的画家。
- 虞人:古代负责捕猎的人。
- 弋子:捕鱼的人。
- 漫:随意,任意。
- 豢养:饲养。
- 写生:根据所见景物进行绘画创作。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和动物生活的诗。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描述,展现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
诗人以“青山半壁垂藤阴”开篇,形象地描绘了山峦起伏、绿树成荫的景象。这里的“半壁”和“垂藤阴”都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赞美。
诗人转向水面,描绘出南陂水满、菰蒲深的意境。这些描写不仅展示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和满足。
在描绘动物方面,诗人选择了两种不同的鸟类——非凫非鹜和𠹳𠹳鸣春音。这种选择既显示了诗人对自然界多样性的欣赏,也是对鸟类生活状态的关注。
诗人还提到了石饮和无系著等意象,这些都与自然景观和生物息息相关。这些意象的运用,使得整首诗更加丰富多彩,富有生命力。
诗人表达了自己作为老去的画师无法再进行创作的想法,同时也提到了虞人和弋子等人物,他们可能与诗歌中的某些情节有关,但具体含义可能需要进一步解读。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动物生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尊重。同时,诗中的意象和象征手法也为理解提供了一定的难度,使读者能够更深入地思考和欣赏这首诗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