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生写山名一代,平远萧然有馀态。
触目谁传雪浦图,画苑风神宛如在。
飞琼势压冻岚空,叠出数峰兼粉黛。
傍岩古寺隔西崦,鸣玉淙淙得奇爱。
联鞯恐是采梅者,何处山村酒堪贷。
石梁欹仄冰在地,踯躅小童如不耐。
前行候渡立沙尾,掉手野航呼并载。
江空鸟绝树号风,一色乾坤四无碍。
澄溪何必剡中路,高兴未孤思访戴。
李成弟子凡几人,三叹郭生今不再。
湘缣拂拭重怀古,清景无边句难逮。

【注释】

郭熙:北宋著名画家,擅长山水画。雪浦:江流中多雪的河段。杨孟瑛主事:即杨孟瑛(1497-1568),字孟瑛,明代文学家、书画家。待渡图:指郭熙所绘的《雪霁江行初欲雪图》。平远萧然:指平远而空灵的景色。馀态:余韵。触目谁传:意谓眼前所见,是谁传来的?雪浦图:指郭熙所绘的《雪霁江行初欲雪图》。画苑风神:指画苑中的风神。宛如:象。飞琼势压冻岚空:指山峰如仙女飘浮在空中。叠出数峰兼粉黛:指山峰重叠,色彩斑斓。粉黛:女子搽妆用的脂粉。傍岩古寺隔西崦(yǎn):傍岩,依山。古寺,指寺庙。西崦,西边的山坳。鸣玉淙淙(tónɡ)得奇爱:指溪水潺潺,发出悦耳的声音,令人喜欢。联鞯恐是采梅者:指连马鞍也怕被踩坏了梅花。联鞯,马鞍。恐,恐怕。采梅者,指采梅的人。何处山村酒堪贷:指哪里能找到卖酒的地方?山村,小山村。酒堪贷,能赊到酒。石梁欹仄冰在地:指桥身倾斜不正,积雪积在桥上。踯躅(zhízhú)小童:指徘徊不前的小童。踯躅,犹豫不前的样子。如不耐:像不能忍受。前行候渡立沙尾:指在岸边等候过河的人站在沙滩上。候渡,等待过河。沙尾,沙滩边。掉手野航呼并载:指用船桨拨动水流,让小船一同渡过河去。掉手,用手拨动船桨。野航,野外的船。并载,一起渡过河去。江空鸟绝树号风:指江面上空没有飞鸟,树林里传来阵阵呼啸声。一色乾坤四无碍:指天地间一片洁白,无边无际。澄溪何必剡中路:指清溪不必从剡溪取道。剡溪,源出浙江嵊州,流经嵊县至诸暨入海,是一条著名的溪流。剡中路,即剡溪之路。高兴未孤思访戴:指心情愉快,并没有因为不能见到戴嵩而感到遗憾。戴嵩,唐代画家,擅画牛马及人物。李成弟子凡几人:指李成的学生有几位?三叹郭生今不再:指对郭熙的作品感到赞叹和惋惜,感叹再也看不到郭熙了。湘缣拂拭重怀古:意思是说,用湘地出产的丝绢擦拭,又怀念古代的山水画。湘缣,湘产的丝绢。怀古,怀念古代的山河画。清景无边句难逮:意思是说,美好的景色无边无际,难以捕捉和描绘。

【赏析】

《郭熙雪浦待渡图为杨孟瑛主事赋》是一首描写山水诗,诗中通过对郭熙作品的赞美,抒发了自己对山水的喜爱之情。

首句“郭生写山名一代”,直接点题,指出这首诗是郭熙写的山水画。接着“平远萧然有馀态”两句赞颂郭熙的画作,画面平远而空灵,充满了美感。第三句“触目谁传雪浦图”,诗人感叹自己无法找到这幅画的源头,表达了对这幅画作的向往和敬仰之情。第四句“画苑风神宛如在”,诗人称赞郭熙的画作如同活的一样,仿佛能听到风吹过竹林的声音。第五句“飞琼势压冻岚空”,诗人形容山峰如仙女般飘浮在空中,给人以美的享受。第六句“叠出数峰兼粉黛”则描绘山峰色彩斑斓,如同女子涂脂抹粉一般。第七句“傍岩古寺隔西崦”,诗人通过描绘古寺与山峰的距离,表现了山峰的雄伟和古老。第八句“鸣玉淙淙得奇爱”,描述泉水潺潺,发出悦耳的声音,让人心生喜爱。第九句“联鞯恐是采梅者”,诗人猜测连马鞍也怕被踩坏了梅花,表达了对美景的珍视之情。第十句“何处山村酒堪贷”,诗人问哪里有卖酒的地方。第十一句“石梁欹仄冰在地”,诗人感叹桥梁倾斜不正,积雪积在桥上的景象。第十二句“踯躅小童如不耐”则描绘了小童在桥下徘徊不前的可爱形象。第十三句“前行候渡立沙尾”,诗人在岸边等候过河的人站在沙滩上。第十四句“掉手野航呼并载”,诗人用船桨拨动水流,让小船一同渡过河去。第十五句“江空鸟绝树号风”,“江空”指的是江面上没有飞鸟,“树号风”则是指树林里传来阵阵呼啸声。第十六句“一色乾坤四无碍”,诗人感叹天地间一片洁白,无边无际。最后一句“澄溪何必剡中路”,诗人提出疑问,为什么不需要从剡溪取道才能到达目的地?这里的剡溪指的是浙江嵊州的剡溪,是一条著名的溪流。第十七句“高兴未孤思访戴”,诗人表示虽然心情愉快,却没有因为不能见到戴嵩而感到遗憾。戴嵩是唐代著名画家,擅画牛马以及人物画。最后一句“李成弟子凡几人”,则是诗人感慨李成门下的弟子有很多位。整首诗以赞美山水为主题,通过对郭熙画作的描绘和对景色的赞美,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向往之情。同时,诗中也体现了诗人对古人智慧和文化传承的重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