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妃本是巫山女,貌美如花解人语。
家门正对楚王台,惯听乡人说云雨。
一朝被选入汉宫,几年不识天子容。
宫车日日向何所,鱼钥只把长门封。
象床不寐心如捣,自惜红颜暗中老。
裴回顾影泪双垂,生死不如台下草。
胡王欲得汉家姬,六宫尽蹙双蛾眉。
孤怀不觉心语口,犹胜永巷常凄其。
欣然独上毡车里,胡王得之惊且喜。
短箫吹出霸陵桥,两两雎鸠水中起。
古城北去多战场,黄沙白草春无光。
多情自得虏庭乐,回首汉月空茫茫。
打围夜向阴山宿,更为胡王理丝竹。
汉家莫悔误和戎,琵琶不是思归曲。

网页时间是:2023-12-06

王昭君(约公元前54年—公元前19年),名嫱,字昭君,西汉时南郡秭归县(今湖北省宜昌市兴山县)人。她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与貂蝉、西施、杨玉环并称中国古代四大美女。

明妃本是巫山女,貌美如花解人语。这句描绘了王昭君的美貌和聪明,说她不仅外貌迷人,而且能言善辞。

诗中“一朝被选入汉宫”一句描述了王昭君因美貌被选入宫中的情景。这里体现了王昭君美丽动人的形象以及她从家乡到宫廷的转变。

王昭君被选为宫女后,由于匈奴与汉朝关系紧张,她被迫嫁给匈奴王。在诗中提到“一朝被选入汉宫”,“一朝被选”表达了她被选中进入皇宫的突然与不幸。而“几年不识天子容”,则反映了她在宫中多年无法见到皇帝的情况。

“鱼钥只把长门封”描绘了王昭君在宫中生活的状态,象征着她的孤独和寂寞,同时暗示了宫廷生活的封闭与压抑。

“自惜红颜暗中老”则表现了王昭君对自己美貌的珍视以及岁月带来的无奈感,同时也反映了她对命运的感慨。

王昭君的一生充满了悲剧色彩,她在诗中的表述让人感受到了她的悲哀和无奈。

最后两句“多情自得虏庭乐,回首汉月空茫茫。”展现了王昭君在异域他乡的生活,她虽然得到了异族的宠爱,但内心深处始终牵挂着故乡和亲人。

打围夜向阴山宿,更为胡王理丝竹。这句诗描绘了王昭君在边疆的生活,尽管身处异乡,但她依然关心国家大事,努力适应并参与其中。

最后两句“汉家莫悔误和戎”和“琵琶不是思归曲”,则是王昭君对自己的处境和使命的反思,她意识到即使身在异国他乡,也要坚持自己的职责,为国家做出贡献。}
诗句鉴赏如下:

  1. 明妃本具
  • 明妃之名,昭君也。本籍巫山之女,容貌绝世,尤以花容月貌著称。然其美丽并非仅止于外表,更在于其内在的智慧与修养,如诗中所云“貌美如花解人语”,昭君以其出众的才智和谈吐,赢得了人们的赞赏与尊敬。
  1. 国门相迎
  • 家门正对楚王台,故居之地即成为匈奴使者必经之路,此乃昭君命运的转折点。她自幼便被选入宫中,成为汉元帝的宠妃。然而,宫廷之中的尔虞我诈,使她深感孤立无援。
  1. 入宫数年
  • 入宫之初,昭君虽得皇恩浩荡,但时光荏苒,数载过去,她仍未能见到汉元帝的面庞。这种长时间的等待与期盼,使昭君的内心愈发凄凉。
  1. 宫中寂寞
  • “一朝被选入汉宫”及”几年不识天子容”,这两句诗描绘了昭君在宫中的生活状态,她虽身处繁华之地,却始终未能见到皇帝的身影。这种长期的心理落差与精神煎熬,使她倍感孤独与无助。
  1. 胡地生活
  • “一朝被选入汉宫”及”几年不识天子容”,这两句诗描绘了昭君在宫中的生活状态,她虽身处繁华之下,却始终未能见到皇帝的身影。这种长期的心理落差与精神煎熬,使她倍感孤独与无助。

《明妃曲》通过细腻的笔触,生动地描绘了王昭君的美丽、才智以及对故国的深情。这首诗不仅是对她个人命运的关注,更是对整个古代女性地位和情感的深刻反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