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来东浙系铜章,只似南都旧礼郎。
花月总随琴在席,草书都与印盛箱。
村歌晓日茶初出,社鼓春风麦始尝。
大是山中好长日,萧萧衙院隐焚香。

这首诗是诗人于绍兴五年(1135)所作,寄给同乡孙世行和吕玉绳两位好友。全诗以“即事”为题,表达了作者在山中隐居生活的惬意与自得。

偶来东浙系铜章,只似南都旧礼郎。
这是第一句,描述了诗人来到东浙(今浙江杭州一带)的情景。在这里,他就像曾经的南都(南宋都城)的官员一样。这里的“系铜章”指的是他带着官印来到这里,而“只似”则表明了他对这种身份的怀念和感慨。

花月总随琴在席,草书都与印盛箱。
接下来是第二句,描绘了诗人在山中的生活情景。他喜欢在闲暇时弹奏琴,欣赏月色,享受自然的美好。同时,他也会写下草书,并将这些作品收藏起来,以作纪念。这里的“琴、月、草书”都是诗人在山中生活时的重要元素。

村歌晓日茶初出,社鼓春风麦始尝。
第三句描述了诗人在山中听到的村歌和看到的景象。清晨,当太阳升起时,村民们会唱起欢快的歌曲,迎接新的一天。这时,茶刚刚从火炉里取出,散发出诱人的香气。而到了春末夏初时,农民们开始收获麦子,社鼓声此起彼伏,预示着丰收的喜悦。这里的“茶、社鼓、麦”都是诗人在山中观察到的自然景象和社会活动。

大是山中好长日,萧萧衙院隐焚香。
最后一句是整首诗的总结句。诗人感叹山中的生活真是太美好了!这里,“大是”表示非常合适的意思。而“衙院”则是官府的院子。诗人在这里隐居,远离官场的纷争和喧嚣,能够安心地修行和读书,这是一种难得的清福。而“隐焚香”则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生活的满足和珍惜。这里的“隐”字意味着隐居,“焚香”则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方式。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诗人在山中隐居生活的诗篇。诗人通过具体的场景描写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他在山中的宁静与惬意。同时,他也表达了对官场的厌倦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整首诗语言朴实自然,意境深远,是一首很有特色的田园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