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散桐花松月开,上方楼殿踏歌来。
携将芦管新调曲,吹向生公旧讲台。
【注释】
虎丘:在苏州。
桐花松月:指虎丘山。松月,松间明月,形容山光水色,景色清幽。
上方楼殿:即虎丘寺的上方楼。
踏歌:古代宴会上的一种舞蹈形式,一边走一边唱歌。
生公讲台:指虎丘寺中讲经说法的生公讲台,生公和尚曾在此讲经说法。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苏舜钦的作品,描绘了虎丘的自然美景和人文景观,以及诗人对这一自然与人文景观的热爱之情。
首句“风散桐花松月开”,描绘了虎丘山上的美景。风吹过,桐花飘落;月光照耀,松林如画。这里的“开”字,既描绘了虎丘山的美丽景色,也表达了作者对这一自然景观的深深喜爱。
第二句“上方楼殿踏歌来”,描绘了虎丘寺的壮丽景象。上方楼、殿阁之间,人们欢快地踏歌而来,展现了虎丘寺的热闹场景。这里的“踏歌”,既有历史背景,也反映了当地的民俗风情。
第三句“携将芦管新调曲”,描绘了虎丘寺中的音乐活动。诗人手持芦管,吹奏新调的曲子,展现了虎丘寺中的音乐文化。这里的“新调曲”,既体现了当地的音乐特色,也表达了诗人对音乐的热爱。
第四句“吹向生公旧讲台”,描绘了虎丘寺的历史文化底蕴。诗人吹奏的曲子,被带到生公讲台上,展现了虎丘寺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这里的“旧讲台”,既指历史上著名的讲台,又象征着虎丘寺的历史底蕴。
整首诗通过对虎丘山的自然美景和人文景观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这一自然与人文景观的深深喜爱之情。同时,通过描绘虎丘寺的音乐文化、历史文化底蕴等方面的元素,展示了虎丘寺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