莽莽谭禅,谁否谁得。
有喙三尺,横恣胸臆。
真学道者,先须一默。
甘苦自尝,无徒耳食。

诗句解析

1 默庵和尚

  • 默庵:可能指的是一个名字或特定的人物。
  • 和尚:指的可能是宗教修行者,即佛教僧侣。
  1. 莽莽谭禅,谁否谁得
  • 莽莽:形容广阔、无边无际的样子。这里可能指佛教教义的广泛和深远。
  • 谭禅:谈论或探讨禅宗的道理。
  • 谁否谁得:指谁能真正理解和实践禅宗的道理。这里的“谁”和“谁得”构成疑问句,表达了一种质疑的态度。
  1. 有喙三尺,横恣胸臆
  • :鸟兽类的嘴巴,这里比喻人的思考或者言论。
  • 三尺:古代长度单位,一尺约等于0.33米。
  • 横恣胸臆:放纵、随意地抒发自己的观点或意见。
  1. 真学道者,先须一默
  • 真学道者:真正的修行者或学习者。
  • 一默:一次沉默,这里指在面对问题或挑战时保持沉默。
  1. 甘苦自尝,无徒耳食
  • 甘苦自尝:享受自己的经历,包括成功和失败。

  • 无徒耳食:不是盲目地听信他人的话,而是要自己去实践、体验。

    译文

    默庵和尚,你谈论禅宗,谁会真正理解它?
    他有一个三寸长的嘴,可以任意表达自己的观点。
    真正的修行者,首先要有沉默的时刻。
    享受其中的喜悦和痛苦,不要只是盲目地听信他人的意见。

    注释

  • “默庵和尚”:可能是指一个专注于禅宗修行的人。

  • “莽莽谭禅”:描述对禅宗的广泛讨论或探索。

  • “谁否谁得”:询问谁能真正理解和实践禅宗。

  • “有喙三尺”:象征性地表示一个人的言论或思想。

  • “横恣胸臆”:表达自由表达观点的态度。

  • “真学道者”:真正的修行者,强调实践的重要性。

  • “一默”:在这里意味着保持沉默,不被外界的声音所干扰。

  • “甘苦自尝”:享受过程中的喜怒哀乐。

  • “无徒耳食”:不要只是盲从他人的建议或看法。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和设问的方式,探讨了禅宗修行的深层次内容。诗中的“默庵和尚”可能是一个象征,代表了那些真正深入禅宗修行的人。他们不仅谈论禅宗,更重要的是在实践中体验和领悟禅宗的真谛。诗中多次提到“一默”,强调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保持内心的平静和专注,这对于修行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最后两句则提醒人们,不要盲目地接受他人的意见,而是要用自己的经验和智慧去判断和选择。整体上,这首诗展现了禅宗修行的深度和复杂性,鼓励人们用心去体验和领悟生活的智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