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臣节钺九天开,经略勋猷亦壮哉。
组练秋飞辉日月,玺书朝启役风雷。
行歌汉垒军容变,声到河湟虏气摧。
敢以铙歌酬祖席,营平故是折冲才。
【注释】
- 元臣:原指有才德的大臣,后亦用以称呼皇帝。节钺:古代帝王授予给大臣的符节和斧子,表示授予军权。九天:指朝廷。经略:筹划、谋划。勋猷:战功谋略。
- 组练:指训练有素的军队。秋飞:秋季时军队的调动。辉日月:照耀日月。
- 玺书:皇帝的命令文书。朝启:早晨发布命令。役风雷:像风雷一般迅猛。
- 行歌:行走时唱歌。汉垒:指汉朝长城的堡垒。军容变:军队的气势发生了变化。河湟:今甘肃省一带。虏气摧:匈奴人的士气被挫败了。
- 敢以:怎敢用来。铙歌:古代军中用乐器演奏的曲调,这里指《周南》《召南》《王风》等诗篇。酬祖席:报答饯行酒宴。营平:即耿弇,东汉初名将,字伯昭,耿姓,营县(今属河北省)人。折冲:击退敌人。
【赏析】
这首送别诗是元代诗人张养浩在赠与郑范溪大司马的一首诗,诗中表现了对友人的深情厚意以及对其才华的赞美之情。全诗语言质朴自然,风格雄浑豪放,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首联“元臣节钺九天开,经略勋猷亦壮哉”,直接点明题旨,表达了诗人对郑范溪大司马的崇敬之情。其中“元臣”指的是有才德的大臣,而“节钺”则是用来授予军权的符节和斧子,象征着权力和地位。诗人通过这样的描述,既表达了对郑范溪大司马的敬意,又突出了其卓越的军事才能。
颔联“组练秋飞辉日月,玺书朝启役风雷”,进一步描绘了郑范溪大司马指挥若定、英姿飒爽的形象。其中“组练”指的是经过精心训练的士兵,而“秋飞”则是指秋季时的部队调动。诗人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士兵的雄壮气势与日月相辉映,展现了郑范溪大司马指挥千军万马的威武之态。同时,“玺书朝启”则暗示着他的命令如同风雷般迅猛有力,能够迅速传达下去并付诸行动。
颈联“行歌汉垒军容变,声到河湟虏气摧”,进一步描绘了郑范溪大司马的军事才能及其影响力。其中“汉垒”指的是汉朝时期的城堡要塞,而“河湟”则是指今天的青海省一带地区。诗人通过这一描写,不仅展现了郑范溪大司马在军事上的卓越才能,也体现了他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和热爱。
尾联“敢以铙歌酬祖席,营平故是折冲才”,则是诗人向郑范溪大司马表达感激之情的句子。其中“铙歌”指的是古代军中用乐器演奏的曲调,而“祖席”则是指离别之际的宴饮。诗人通过这一表述,既表达了对郑范溪大司马的敬爱之情,也暗示了自己愿意效仿他、学习他的决心。
整首诗语言朴实无华,但意境高远雄浑,充满了豪迈的气息。诗人通过对郑范溪大司马的赞颂,表达了自己对英雄豪杰的敬佩之情以及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