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事寻真羡十洲,崆峒奇胜倚天浮。
泉流瀑布千溪润,云护丹丘万壑幽。
壁上苍苔浑岁月,洞中瑶草度春秋。
关门紫气峰头现,嵩室清虚眼底收。
岭外春风摇皂盖,樽前柏叶映貂裘。
使君问俗凭多睱,乘兴登临属壮游。
【赏析】
此诗是作者游崆峒山所作,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之情。全诗通过对崆峒山奇峰、瀑布、苍苔、瑶草等景物的描绘,生动地展示了崆峒山的自然之美和人文之韵,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首句“何事寻真羡十洲”,表达了作者对仙境的向往之情。何事寻真,何事?为何要寻找真正的神仙之地?这可能是因为古人认为仙人居住的地方都是仙境,充满了神秘与美好。羡慕十洲,羡慕?是羡慕那些能够到达仙境的人吗?还是说羡慕那些能够亲身体验仙境的人呢?
次句“崆峒奇胜倚天浮”,进一步描绘了崆峒山的壮丽景象。崆峒,即崆峒山,位于今甘肃省平凉市华亭县境内。奇胜,形容景色奇特壮观。倚天浮,形容山峰高耸入云,仿佛直插天际。这句诗通过描写山峰的壮丽景色,展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和敬畏之情。
第三句“泉流瀑布千溪润”,描述了山中水景的美丽。泉流瀑布,指山中的泉水和瀑布。千溪,形容水流众多。润,滋润。这句诗描绘了山中水流潺潺的情景,给人以清新、宁静之感。
第四句“云护丹丘万壑幽”,表达了对山中深谷美景的喜爱。云护,形容云雾缭绕环绕着山间。丹丘,指丹霞地貌。万壑,形容山谷众多。幽,形容景色幽深静谧。这句诗通过对山中深谷美景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山水之美的赞美之情。
第五句“壁上苍苔浑岁月”,描绘了山壁之上的苍苔。壁上苍苔,指山壁上生长的苍翠苔藓。浑岁月,形容时间流逝,岁月沧桑。这句诗通过对山壁之上苍苔的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永恒之美,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转的感慨。
第六句“洞中瑶草度春秋”,描绘了洞中生长的瑶草。洞中瑶草,指洞中生长的珍贵草药。度春秋,意为度过四季更替。这句诗通过对洞中瑶草的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神秘与美好,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生命轮回的感悟。
第七句“关门紫气峰头现”,描绘了山门之上紫气东来的景象。关,指山门。紫气,指祥瑞之气。峰头,指山峰的顶端。这句诗通过对山门之上紫气东来的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神秘与美好,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天地之间的和谐共生的感悟。
第八句“嵩室清虚眼底收”,描绘了嵩山上的清幽景色。嵩山,指嵩岳山,位于河南省登封市西北约70千米处。清虚,形容景色清新幽雅。眼底收,意为目光所至之处尽皆收入眼底。这句诗通过对嵩山景色的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清新与宁静,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高山美景的欣赏之情。
第九句“岭外春风摇皂盖”,描绘了岭外春风拂动的情景。岭外,指岭外地区。春风,指温暖的春风。摇皂盖,形容风轻轻吹动帽檐的样子。这句诗通过对岭外春风拂动情景的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生机与活力,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赞美与喜爱。
第十句“樽前柏叶映貂裘”,描绘了宴会上酒席上的美景。樽前,指宴会上。柏叶,指柏树叶。貂裘,指貂皮制成的衣服。这句诗通过对宴会上酒席上的美景的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和谐与美好,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在宴会上畅饮美酒、欣赏美景的喜悦之情。
第十一句“使君问俗凭多睱”,描绘了使君询问风俗的情景。使君,指使君者。多睱,指丰富的经验或见识。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使君询问风俗时的谦虚态度,同时也体现了对当地风俗文化的尊重与了解。
第十二句“乘兴登临属壮游”,表达了作者乘兴游览的心情。乘兴,指因心情愉悦而兴致勃勃。登临,指登山游览。壮游,指豪迈的游历。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因心情愉悦而兴致勃勃地登山游览的心情,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游历的热爱与追求。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崆峒山的自然景观和人文风情,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同时,诗歌的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