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粼粼,草斑斑,边城五月如秋寒。渺渺平沙几千里,天风吹暗燕然山。
燕然山下临大虏,旁有两人相对语,握手长叹泪如雨。
一人自言出门时,床头妻子牵衣啼。桁上无襦釜无糜,君今早出何时归?
且复牴泪一慰之,投剑仰天自叹欷。朝役镇城南,暮抵镇城下。
闻说派尖丁,复道散夷马。已知饥寒弃原野,仓皇骨肉忍相舍。
一人欲语还嗫嚅,回头看有行人无。一从互市不备胡,但备将军营内呼。
营内呼,何时已,君亦大从容,复欲念妻子。奔走无小休,何暇问生死。
中夜归来且自喜,宁知明日复尔尔。丈夫生死会有时,恨不一死骄胡垒。
仓卒有语难具陈,不敢久立当通津。夜来同望关山月,应照关前洒泪人。

燕然行

石粼粼,草斑斑,边城五月如秋寒。渺渺平沙几千里,天风吹暗燕然山。

燕然山下临大虏,旁有两人相对语,握手长叹泪如雨。

一人自言出门时,床头妻子牵衣啼。桁上无襦釜无糜,君今早出何时归?

且复牴泪一慰之,投剑仰天自叹欷。朝役镇城南,暮抵镇城下。

闻说派尖丁,复道散夷马。已知饥寒弃原野,仓皇骨肉忍相舍。

一人欲语还嗫嚅,回头看有行人无。一从互市不备胡,但备将军营内呼。

营内呼,何时已,君亦大从容,复欲念妻子。奔走无小休,何暇问生死。

中夜归来且自喜,宁知明日复尔尔。丈夫生死会有时,恨不一死骄胡垒。

仓卒有语难具陈,不敢久立当通津。夜来同望关山月,应照关前洒泪人。

赏析:此诗为《燕歌行》的一首,是一首抒发边地战士对家乡和亲人思念、对战争的厌倦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思考等多重情感的诗歌。

“燕然行”是古代的一种乐章,通常用以表达边塞将士对于战事的忧虑和对家人的思念之情。这首诗通过描写边塞士兵在战场上的经历,表达了他们对于生活的无奈、对于家人的深深眷恋以及对生命的感慨等复杂情感。

第一句“石粼粼,草斑斑,边城五月如秋寒。”描绘了边城五月的景色,石子在阳光照射下闪烁着光芒,草丛上露珠闪闪发光,给人一种凄凉之感,仿佛整个边城都被笼罩在一片萧瑟之中。

第二句“渺渺平沙几千里,天风吹暗燕然山。”进一步描绘了边城的辽阔和荒凉,平沙上只有几座孤零零的山丘,天空中吹来的风似乎都带着一种悲凉之意,使得燕然山也显得更加苍茫。这里用“天风吹暗燕然山”来形容天气的变化,暗示了战争给边城带来的影响。

第三四句“燕然山下临大虏,旁有两人相对语,握手长叹泪如雨。”描述了士兵们站在燕然山下面对着敌人的大军,两人相对无言,只能紧握双手长吁短叹,泪水如雨般落下。这里展现了战士们内心的苦闷和无奈。

第五六句“一人自言出门时,床头妻子牵衣啼。桁上无襦釜无糜,君今早出何时归?”描写了主人公出征时的情境,他出门时家中的妻子和孩子哭喊着挽留他,而他却无法回家,只能独自面对残酷的战争。这里表达了诗人对于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第七八句“且复牴泪一慰之,投剑仰天自叹欷。”描述了主人公在痛苦中挣扎的情景,他试图安慰自己,但泪水已经止不住,只好把剑插在地上仰天叹息。这表现了他内心的痛苦和无奈。

第九十句“朝役镇城南,暮抵镇城下。闻说派尖丁,复道散夷马。已知饥寒弃原野,仓皇骨肉忍相舍。”描述了主人公一天中的辛苦工作,他早上要去镇守南边的城池,晚上又要返回到镇守北边的城池。听说朝廷要派遣士兵去前线打仗,还要分散马匹给敌人使用。这些都让主人公感到自己的处境越来越艰难,甚至有些绝望。

第十一十二句“一人欲语还嗫嚅,回头看有行人无。”描绘了主人公内心的矛盾和挣扎。他想说话但又犹豫不决,因为他担心自己的言语会引起别人的注意。他回头看了看有没有人注意到他,发现没有人。这里的“嗫嚅”形容了主人公的犹豫和不安。

第十三十四句“一从互市不备胡,但备将军营内呼。”描述了主人公的困境。他认为与胡族进行贸易是不明智的,只应该关注如何保卫国家的军队。这里的“互市”指的是与胡族进行的贸易活动。

第十五六句“营内呼,何时已,君亦大从容,复欲念妻子。”描述了主人公的心情。虽然军队里有各种命令和要求,但他还是能够放松下来思考自己的家庭和妻子孩子。这里的“大从容”形容了主人公的心态平和。

第十七八句“奔走无小休,何暇问生死。”描述了主人公的生活状态。他每天都要不停地奔走忙碌,没有时间去考虑自己的生死问题。这里的“无小休”形容了主人公工作的繁忙程度。

最后十一句“中夜归来且自喜,宁知明日复尔尔。丈夫生死会有时,恨不一死骄胡垒。”总结了诗人的观点。他在夜晚回到家中感到非常高兴,因为他知道战争总会结束,而死亡也是迟早的事情。他感叹自己没有机会为国家效力就已经死了,这让他对战争感到痛恨。这里表达了诗人对于战争的无奈和对和平的渴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