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写云山着此僧,王维去后让君能。
松庭鸟下闻斋磬,萝径烟消见佛灯。
春雨小溪流㶁㶁,夕阳孤塔影棱棱。
看图便欲离尘俗,共结茅庵紫翠层。
【诗句】
谁写云山着此僧,王维去后让君能。松庭鸟下闻斋磬,萝径烟消见佛灯。春雨小溪流㶁㶁,夕阳孤塔影棱棱。看图便欲离尘俗,共结茅庵紫翠层。
【译文】
是谁描绘了这云山,让一位僧人在此修行?王维离开后,他让位给了你。松树庭院中鸟儿在下面听到斋磬的声音,萝藤的小径上烟雾散去,可以看到佛灯的光芒。春天的细雨使小溪潺潺流淌,夕阳下的孤塔影子显得棱角分明。看到这幅画就想要脱离尘世,一起建造茅庵在紫色翠绿的山峦之间。
【注释】
- 谁写:指谁绘制了这幅图画。
- 此僧:这位僧人。
- 王维去后让君能:意指王维去世后,他让位给其他人。
- 松庭:指庭院里的松树。
- 斋磬:佛教寺庙中用来诵经礼佛的钟声。
- 萝径:指藤蔓缠绕的小路。
- 㶁㶁(huò):细碎的水流声。
- 夕阳孤塔影棱棱:形容夕阳下塔的影子清晰而鲜明。
- 共结茅庵:一起搭建一个茅草屋作为修行的场所。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题画诗,通过描绘画中的景色来抒发诗人的情感和思考。首句“谁写云山着此僧”,表达了对那位僧人的敬佩和赞赏;第二句“王维去后让君能”,则表达了王维离去后留下的空缺,以及诗人对此的惋惜之情;第三句“松庭鸟下闻斋磬”,描绘了宁静的寺院生活场景;第四句“萝径烟消见佛灯”,则展现了一幅宁静祥和的画面;第五、六句“春雨小溪流㶁㶁,夕阳孤塔影棱棱”,进一步描绘了自然美景与修行环境的结合;最后两句“看图便欲离尘俗,共结茅庵紫翠层”,表达了诗人想要远离尘世纷扰,共同建立茅庵的决心。整首诗通过对画中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以及对修行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