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穿石榻丹书湿,亭枕泉崖白昼闲。
樽酒相看浑不厌,知君原是见真山。
注释:
见山:指欣赏到的山水之美。
云穿石榻丹书湿,亭枕泉崖白昼闲。云穿过石榻,泉水湿润了丹砂,在亭子里枕着泉水的崖壁,白天无事可做。
樽酒相看浑不厌,知君原是见真山。举杯相饮,彼此欣赏,一点也不觉得厌烦。我知道你原本就是欣赏真正的山水。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自然景色,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描绘,将山水之美展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也表达了对真正山水的热爱和追求。
云穿石榻丹书湿,亭枕泉崖白昼闲。
樽酒相看浑不厌,知君原是见真山。
注释:
见山:指欣赏到的山水之美。
云穿石榻丹书湿,亭枕泉崖白昼闲。云穿过石榻,泉水湿润了丹砂,在亭子里枕着泉水的崖壁,白天无事可做。
樽酒相看浑不厌,知君原是见真山。举杯相饮,彼此欣赏,一点也不觉得厌烦。我知道你原本就是欣赏真正的山水。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自然景色,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描绘,将山水之美展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也表达了对真正山水的热爱和追求。
元旦 老天留我报君身,惆怅蹉跎又一春。 几度丹心连血呕,数茎白发带愁新。 回思往事真堪笑,自幸更生似有神。 璞在不妨仍泣献,踟蹰无计达枫宸。 注释: 1. 元旦:古代的新年,即春节。 2. 老天留我报君身:指命运或天意安排某人去完成某项任务或使命。 3. 惆怅蹉跎又一春:意为岁月流逝,又迎来了新的一年。 4. 几度丹心连血呕:形容忠心耿耿到极点,甚至不惜牺牲生命。 5. 数茎白发带愁新
诗句解读 1 短鬓娑婆乌布巾 - “短鬓”指的是头发很短,“娑婆”是形容人头发散乱的样子。“乌布巾”则是指黑色的头巾。整体而言,这句话可能描绘了某人的外貌特征,可能是在描写一个头发短且颜色较深的人物。 2. 分明天地一狂人 - “分明”表示非常清晰或明显,“天地一狂人”则是说这个人就像是天地间唯一疯狂的人一样。这可能表示此人行为举止异常、与众不同。 3. 忧时泪应笙歌落 -
诗句:寥落白云司半虚,看君此去更何如。 译文:看着天空中漂浮的白云,仿佛它们也感受到了你的离去,心中不免有些失落。你即将远行,不知道这次离去会给你带来什么。 关键词解释: - 寥落白云:形容天空中的云朵稀疏、空旷,给人一种寂寞、孤独的感觉。 - 司半虚:司,在这里指代“主持”或“管理”。虚,空虚、不充实。合起来就是主管、主持的意思。 - 西曹:古代官府的一种设置,专管某方面的事务。月满幽人榻
【注释】: 和赵兵马海壑韵 残魂零落又经年,尽日凄然掩泪眠。 啼鸟似怜人寂寂,空楼独对月娟娟。 死生浪寄乾坤外,勋业虚思泰岳巅。 还草万言书欲上,踟蹰何处是尧天。 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在战乱中流离失所的凄凉生活,表达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壮志豪情。 首联“残魂零落又经年,尽日凄然掩泪眠。”诗人用“残魂”和“零落”来形容自己颠沛流离的生活状态,以及内心的孤独与无助
注释: 怅望霓旌拂曙晖,嗟君此去故人稀。 南山判草更谁易,北极恩光伴尔归。 晚树喜承新雨露,春风醉舞旧斑衣。 汉廷此日须元礼,早促仙舟赴帝闱。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诗人以豪迈的笔调,热情地送别李东明赴任北直隶。全诗充满了对友人的祝福和期待。 首句"怅望霓旌拂曙晖",意思是在清晨霞光照映下,看着彩旗飘扬的景象,心中充满了惆怅和不舍。这里的"怅望"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离去的惋惜之情
立春和平山韵 残雪禁春亦不迟,晴烟送暖入帘帏。 香飞别院梅初发,影过新痕日渐移。 风卷寒云山曝画,晴归庭树鸟吟诗。 年来疏懒涩佳句,欲报琼瑶愧项斯。 注释:残雪尚未融化,春天已经来临,但天气并不寒冷,晴空万里的阳光透过窗帘,送来了温暖的气息。梅花在庭院里绽放,花香四溢,仿佛是春天的气息。树枝的影子在阳光的照射下逐渐变得模糊,就像时间在推移,岁月在流转。山风吹动着寒冷的云朵,让它们在山顶上暴晒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寒冷的天气中感受到的孤独和哀愁。以下是逐句释义: 风满孤城泪满巾,高寒偏傍薄衣人。 注释:风大得连城门都感到寒冷,泪水也打湿了头巾。这里表达了诗人对冷天的感受。 晴烟亦逐阴云冷,诗思应随白发新。 注释:晴朗的天空中的烟气也随着阴云变得寒冷。诗思也随之变得更加清晰,因为头发变白了。这里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归去此身方属我,愁来何事最伤神。 注释:当我离开这个地方时
【注释】 彤云:赤色的云。迷:笼罩,遮蔽。白昼:白天,指太阳。凉落:凉爽。暗风尘:昏暗的风沙。圜(yuán)城:古代筑有高墙的圆形城邑。别:另外。 【赏析】 “苦冷”是诗题,也是全诗的中心意象。首联两句,写苦寒之境,诗人以浓墨重彩,描绘了一个极富色彩的画面:彤云蔽日,白昼如夜;凉风扑面,尘气弥漫,天地间一片苍茫、沉寂、阴冷的气氛,使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无边无际、凄冷空寂的境界之中。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把握作者情感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格式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然后根据题干要求逐句翻译诗歌,并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最后对诗歌进行赏析,分析诗歌的情感、表达技巧以及主题思想等,最后还要注意字数限制。 本诗前两句是写屋梁上的月光映照下,仿佛自己也在思念着什么
【注释】: 宇宙到头俱梦幻,生人何必叹云泥。 疏狂见惯荣枯事,鸦鹊从今俱慢啼。 【赏析】: 这首诗作于唐玄宗开元年间。诗人在《答张参》诗中写道:“我本渔樵孟诸野,一生自是羲皇民。”(《全唐诗》卷三八五)可见他早年的出处是渔樵隐逸的生活。但当他步入仕途后,又曾做过“左拾遗”,这使他感到十分荣耀(见《酬崔侍御过象县见寄》)。但很快他就因直言进谏被贬为江浦参军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得仁的咏史之作。诗中对唐玄宗时期政治的黑暗,特别是玄宗晚年宠信边将、重用宦官、任人唯亲等弊端,进行了揭露和抨击。全诗以“赏功喜作”四句为纲领,先写玄宗“赏功喜作”,后写因赏功而招来祸患。 首联写玄宗赏功臣,赏无功。“踏碎塞城”,意谓将士们杀敌立功。“谁问罪”三字,既指边将之勇,也暗讽朝廷之滥赏。 颔联写玄宗任人唯亲,宠信边将。“深居台阁亦加封
【注释】 昆峰:山名,在今江苏苏州西南。刘静修先生:即刘过(1120—1202),字改之,号龙洲道人,又号龙洲居士,吉州太和(今江西宜春)人。南宋文学家、词人。 【赏析】 九日昆峰赐饮拟和刘静修先生九日九饮歌韵体:诗人因皇帝赏赐御酒而作此诗以表达自己对皇帝的感激之情。 九饮浑忘披翠蓑:我饮酒时忘记了穿蓑衣了。 圣明恩厚复如何:皇上的恩德是多么深厚啊! 酿成四海合欢酒
【注释】昆峰:指庐山。拟和:仿作。刘静修先生:《宋史·刘涣传》称其为“清介有气节”,故此处以先生相称,表示敬仰之情。九日:指重阳节。昆峰赐饮:指在庐山被赐予酒喝。拟和:仿作。刘先生:指刘涣。九九:重阳节的别称。饮歌韵体:饮酒吟诗的韵体。 【赏析】这是一首仿作《九日九饮歌》的七言律诗。此诗前两句用典,点出诗人被赐予酒喝,却因痛饮珍珠酒而更加愁肠百结的情景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 “见山”是《观沧海》的第二首,与第一首《观沧海》相比,第二首在内容上有所扩充,由登高远望到近处观察,从宏观的描写到微观的刻画,视野更为广阔,意境更为深远。诗中既有对祖国河山辽阔壮丽景色的总体描绘,又有对海上日出这一奇观生动细腻的刻画,还通过写草木荣枯、百川东流的自然景象,抒发了诗人宽广博大的胸怀和乐观进取的精神。此诗以写大海为背景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及思想情感的能力。 第一句,山市:山间市镇。武陵:武陵郡,今湖南常德市一带。这里借指山水之美。趣:情趣。 第二句,一息:片刻、一会儿。无心:没有闲心,没有牵挂。闲:清闲、无事。 第三句,得意:称心、称愿。须:必须。登华岳:指登泰山观日出。华岳:即华山,在今陕西省华阴市东。 第四句,樽前:酒杯旁边。卷石:指饮酒时手捧酒杯。青山:指美酒。 赏析:
【注释】 见山:指诗人所见的山。云烟:形容山中云雾缭绕;酒卮:酒杯,此泛指酒杯;风静:指风平浪静,没有风起浪涌;明月闲:指明月清亮而悠闲;红尘:指尘世;寻:寻找,寻觅;远壑:深谷或山涧;诗思:即诗情,指诗歌的情怀,此处指对诗歌的情怀。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在山中饮酒赏月时,产生的感慨。首二句写酒后的景致,第三、四句写酒后的所思。“不解红尘寻远壑,漫将诗思傍青山”,是说因为酒后心绪不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