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到头俱梦幻,生人何必叹云泥。
疏狂见惯荣枯事,鸦鹊从今俱慢啼。
【注释】:
宇宙到头俱梦幻,生人何必叹云泥。
疏狂见惯荣枯事,鸦鹊从今俱慢啼。
【赏析】:
这首诗作于唐玄宗开元年间。诗人在《答张参》诗中写道:“我本渔樵孟诸野,一生自是羲皇民。”(《全唐诗》卷三八五)可见他早年的出处是渔樵隐逸的生活。但当他步入仕途后,又曾做过“左拾遗”,这使他感到十分荣耀(见《酬崔侍御过象县见寄》)。但很快他就因直言进谏被贬为江浦参军,后来又转任巴南郡司马(见《送韦秘书之晋陵》)。这时他的心情是很复杂的。一方面,他仍想保持自己“疏狂”的个性和“渔樵”的生活方式;另一方面,他又不得不面对现实,接受朝廷的任用。这种矛盾心情反映在他的诗中,就形成了这首《因前作谕鸦鹊》的意境。
首句“宇宙到头俱梦幻”就是这种矛盾心情的表现。这里所说的“宇宙”,即指天地宇宙。诗人用“到头”二字表示他对宇宙的认识。他认为宇宙的一切现象都是虚幻的,都是梦,因此不必认真看待。这种观点与他的“疏狂”个性和“渔樵”生活方式相一致,因而也得到了他的认同。所以诗人在写此诗的同时,还写了一首《题渔家傲词》。他在《题渔家傲词》中写道:“天外彩霞明镜里,水边微雨闲烟际。”这两句词既与《因前作》中的“疏狂见惯荣枯事”相对应,又与他在《答张参》中的“生人何必叹云泥”相呼应。由此看来,这首诗的首句是经过反复推敲才定下来的。
第二句“生人何必叹云泥”,是诗人对第一句的具体化,进一步表现了他对世事的超脱态度。这句诗的意思是说:人生在世,何必感叹自己的卑贱呢?诗人用“何必”两字表达了他对这种感叹的否定,认为它没有必要。因为在他看来,世上的人各有各的生活道路,各有各的价值所在,不必以富贵贫贱来衡量一个人的价值。
第三、四句承上启下,由议论转入抒情。诗人在上一句中提出了问题,这一句就回答了这个问题。他说:由于自己已经养成了疏放不羁的性格,对于荣华富贵之类的事物已看轻了,因此乌鸦、喜鹊这些鸟也就不再为自己的得失而发愁了。这里的“荣枯事”是指世间的变化。诗人用“俱”字表示两种事物都如此的意思。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由于自己已养成了疏狂旷达的性格,所以对人间的功名利禄等一切事物都已看淡了,连乌鸦、喜鹊这些鸟儿也都会因此而不再为自己的得失而发愁了。
这首诗通过对宇宙、人生等问题的探索,表达了诗人对世事的超脱态度和对生活的独特见解,反映了他当时的生活经历和思想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