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风烟何日尽,百年宇宙几人闲。
春来应有桃千树,休认天台作故山。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
“见山”是《观沧海》的第二首,与第一首《观沧海》相比,第二首在内容上有所扩充,由登高远望到近处观察,从宏观的描写到微观的刻画,视野更为广阔,意境更为深远。诗中既有对祖国河山辽阔壮丽景色的总体描绘,又有对海上日出这一奇观生动细腻的刻画,还通过写草木荣枯、百川东流的自然景象,抒发了诗人宽广博大的胸怀和乐观进取的精神。此诗以写大海为背景,展现了祖国雄伟壮丽的海陆风光,表达了诗人热爱自然,积极进取的思想感情。
万里风烟何日尽,百年宇宙几人闲?
“万里风烟”,指茫茫的大海。“何日尽”,什么时候才能结束呢?这里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统一、民族安定的美好祝愿。而“百年宇宙几人闲”,“百年”,即一百年。“宇宙”,指世界。“几人闲”,指有几人能够闲适地享受这美好的时光呢?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统一、民族安定的热切期盼。
春来应有桃千树,休认天台作故山。
“桃千树”,指桃花盛开的景象。“天台”,指天台山,相传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曾任会稽内史,经常游历剡溪,曾在剡县西南七十里的天台山隐居,自号“支遁”。后来他听说朝廷征召,就中途弃官而去,从此不知所终。“故山”,指天台山。“休认天台作故山”,意思是说春天来了,桃花盛开的时候,千万不要把它当成故山(旧时隐居的地方),这里表达了诗人要继续奋斗、建功立业的愿望。
赏析:
首联先总揽天下,然后点出自己的主观感受——何时能将万里风烟都扫尽啊!
颔联紧承首句,进一步具体写自己对天下风云变幻的感叹,也反映了诗人的胸襟气度。
颈联则由眼前的景物联想到历史的传说,表达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愿。
尾联则是全诗升华之处,也是全诗的主旨所在。“春光”是大自然的美景,但更主要的还是象征新事物;“桃树”是春天的标志,但更重要的还在于象征革命事业。
【答案】
译文:
千里江山何处不是风烟滚滚呢,百年之间有多少英雄豪杰得以闲暇呢!
等到春天来临了,定然有成千上万棵桃树绽放着美丽的花朵,千万里之外,人们怎可将其误认为故去的故乡!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怀之作。作者借眼前之景,抒发自己的感慨之情。前两联写对国家统一、民族安定的热切期盼,后两联则表达了诗人建功立业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