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洋巨泽控三吴,不为黄池入版图。
大禹功成遗鼎在,夫差侈极故台无。
渊灵尚护龙潜窟,国色才销鹿卧芜。
神物在川辉日月,生民终古乐涵煦。
诗句释义
1 汪洋巨泽控三吴:指太湖宽广的水域覆盖了三吴地区,即现今的江苏、浙江和上海地区。这里用“汪洋巨泽”形容太湖水浩瀚无垠,广阔如海。
- 不为黄池入版图:意指即使将太湖纳入版图,也改变不了它的自然状态,不会因为人类的征服而改变。
- 大禹功成遗鼎在:引用大禹治水的故事,大禹治水成功后,留下的是鼎作为治理成功的纪念物。
- 夫差侈极故台无:借用吴王夫差奢侈无度导致其亡国的历史典故,指出过度的奢侈最终会导致国家的灭亡。
- 渊灵尚护龙潜窟,国色才销鹿卧芜: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即使是国家或帝王也难以长久,而自然界的生物却能生生不息。
- 神物在川辉日月:比喻大自然的力量,它的光芒照耀着大地,与日月同辉。
- 生民终古乐涵煦:意为人民自古以来都热爱这样的环境,享受着大自然的恩赐和庇护。
译文
广阔的太湖如同大海一样,控制着三吴地区,即使有黄池这样的城市被纳入版图,也不能改变太湖的自然风貌。大禹治水成功后留下的纪念物——大禹鼎依然矗立,象征着他的伟大成就。而吴王夫差因为奢侈无度而失去了江山。自然界的生物像龙一样隐藏在深渊中,而美丽的国色也在野草丛生的荒地上消失了。大自然的力量如同太阳月亮一般照耀着大地,让百姓们生活在这和谐的环境中。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述太湖的自然风光和历史变迁,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以及对历史上兴衰更替的思考。通过对大禹治水的描绘,诗人传达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而通过对吴王夫差的批判,则表达了对过度奢侈行为的批评。整首诗既展现了诗人的爱国情怀,也体现了他对自然和历史的敬畏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