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河精骑向襄阳,全蜀材臣出凤翔。
天下风云争会合,江东子弟谩抢攘。
人皆厌乱思平世,谁不将归说故乡。
我有先茔依古井,十年不奠一壶浆。

杨基的《闻官军南征解围有日喜而遂咏二首》是一首充满深情的诗歌,通过对战争结束的喜悦之情以及人民对和平生活的向往进行了生动的描绘。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1. 两河精骑向襄阳:这句描绘了军队从两河地区出发,目标直指战略要地襄阳的景象。这里的“两河”和“襄阳”都是中国历史上的军事重镇,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背景。

  2. 全蜀材臣出凤翔:此句意味着在四川地区,一批有才能的官员被选拔出来,准备前往凤翔地区。凤翔同样是古代的一个重要军事和政治中心,这里聚集了许多有能力的官员。

  3. 天下风云争会合:这表达了一种天下大势,即各方势力都在争取时机,希望达成和解或统一的局面。这种描述反映了诗人对于时局变动的深刻理解和感慨。

  4. 江东子弟谩抢攘:这句话中的“江东”指的是今天的江苏一带,“子弟”则代指年轻一代。这句诗描绘了年轻一代在混乱中急切行动的状态,可能是出于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感到焦虑。

  5. 人皆厌乱思平世:这是整首诗的核心思想。表达了人们在战乱之后普遍的愿望——渴望恢复和平稳定的社会。

  6. 谁不将归说故乡:这句强调了无论人们身在何处,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回到自己的家乡,享受平静的生活。

  7. 我有先茔依古井:这句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家族墓地的怀念,同时也反映出他对自己身份和地位的自豪感。

  8. 十年不奠一壶浆:这句反映了诗人对于过去战乱频繁、生活困苦的回忆,以及对于和平安宁生活的向往。同时,它也暗示了诗人对现状的不满。

这首诗不仅是对历史事件的记录,更是对人性、社会和国家命运的深刻思考。通过这首诗,读者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和平与稳定生活的渴望,以及对历史的深刻反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