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前叶犹青,关后草已白。
气候本不殊,山势有阻隔。
风高鼓角动,日落川塞黑。
边鸿一声来,壮士亦变色。
注释:
关前叶子依然青翠,关后草木已经枯萎。
气候本来没有差别,山势却有阻隔。
风高鼓角声动,太阳落山时川边变黑。
边地的鸿雁一声叫,壮士也会变色而惊。
赏析:
《登三夏故城二首》是唐代诗人岑参创作的一组诗。这组诗描写了在边塞地区,由于气候和地形的不同而导致植被变化的情况,同时也描绘了边地壮士因听到鸿雁叫声而产生的情绪变化。
第一首诗的前两句描述了关前和关后的自然环境。关前叶子依然青翠,关后草木已经枯萎。这里的“关前”和“关后”指的是古代的关口或边境。通过对比两地的植被变化,表达了作者对边塞地区恶劣环境的感慨。
第二首诗的前两句进一步描绘了气候和地形对植被的影响。气候本来没有差别,山势却有阻隔。这里的气候和地形是指边塞地区的气候和地形特点,如风高、日落等。通过对比两地的环境差异,表达了边塞地区的艰苦和复杂。
第三首诗的前两句描述了边地壮士因听到鸿雁叫声而产生的情绪变化。风高鼓角动,日落川塞黑。这里的鼓角声和日落时的景色都与边地有关,表达了作者对边塞生活的感受。
第四首诗的前两句描述了边地的植被变化情况。边鸿一声来,壮士亦变色。这里的“边鸿”指的是边关的鸟儿,它们因感受到边塞的生活而发出叫声。通过描述边鸿叫声和壮士的反应,表达了边塞生活的艰辛和壮士们的勇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