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萝𣰦毵树蒙松,夏绿更换春花红。
千山万山无所听,鹧鸪杜宇啼春风。
穹崖斓斑高百尺,快剑无痕镵翠碧。
宝气朝凝五色霞,丹光夜烛三分日。
我从章江出彭蠡,巴陵长沙洞庭尾。
看遍衡庐两岸山,行尽潇湘一江水。
轻舠短楫辞零陵,似与乱石争功能。
牛刀惯熟中肯綮,郢斧神捷回锋棱。
男儿性命固可惜,底事矜夸向群石。
鸥边短草一枝筇,牛背斜阳数声笛。
【解析】
这是一首纪游诗,作者在游览山水时触景生情,抒发自己的感慨。
“烟萝𣰦毵树蒙松”,写山中雾气缭绕的树林上覆盖着松萝,烟霭迷蒙,树木苍翠。“夏绿更换春花红”,春天到来,万物复苏,青草开始变成绿色,鲜花也竞相开放,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色。这两句描写了春天的景物特点,表现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千山万山无所听”意思是说,无论走到何处,看到什么样的风景,都听不到声音,这既写出了山势高峻、云雾缭绕,也写出了作者内心的孤寂。
“穹崖斓斑高百尺,快剑无痕镵翠碧”,写悬崖峭壁如刀切般高耸入云,快剑划过留下的痕迹如同没有留下任何痕迹一般。这两句运用比喻的手法,将悬崖峭壁描绘得栩栩如生,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叹之情。
“宝气朝凝五色霞,丹光夜烛三分日”意思是说,早晨的阳光如同五彩缤纷的霞光一样绚丽多彩,夜晚的月光犹如三寸长的蜡烛一样明亮。这两句运用夸张的手法,将阳光和月光描绘得更加美丽动人。
“我从章江出彭蠡,巴陵长沙洞庭尾”,写自己从长江流经章江,到彭蠡湖,又到长沙、洞庭湖畔游玩的情景。这两句交代了自己的行踪,为下文抒情做了铺垫。
“看遍衡庐两岸山,行尽潇湘一江水”,意思是说,我游览了衡山和庐山的两岸山峦,欣赏了潇湘江上的风光。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诗人游览的范围之广,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
“轻舠短楫辞零陵”意思是说,乘着轻便的小舟,沿着清澈的漓江逆流而上,离开了零陵这个地方。这一句是诗人离开零陵时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怀念之情。
“似与乱石争功能”,意思是说,好像要与乱石争夺它们的本领一样。这一句是诗人来到桂林后的感受。这里的乱石指的是奇形怪状的石头,它们形状各异,形态生动。这一句通过比喻的手法,将奇石描绘得栩栩如生,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牛刀惯熟中肯綮,郢斧神捷回锋棱”,意思是说,用宰牛的刀法熟悉了要害处,用郢州出产的宝剑锋利无比。这两句运用比喻的手法,将宰牛的刀法和郢州宝剑描绘得生动形象,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技艺的认可和自信。
“男儿性命固可惜,底事矜夸向群石。”意思是说,男子汉大丈夫的生命固然可贵,何必为了炫耀自己的才能而贬低其他的事物呢?这一句表达的是诗人对于人生价值的思考和追求。
“鸥边短草一枝筇”,意思是说,一只小船在鸥鸟栖息的地方停泊,岸边只有一根竹子作为支撑。这一句描写了诗人在旅途中的生活状态。
“牛背斜阳数声笛”,意思是说,夕阳西下,牛背上传来几声悠扬的笛声。这一句描写了傍晚时分的景色,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和对自然的欣赏之情。
【赏析】
全诗写景抒情,情景交融。开头两句写山中雾气缭绕的树林上覆盖着松萝,烟霭迷蒙,树木苍翠。这两句描写了春天的景物特点,表现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接着写到夏天绿草开始变成绿色,鲜花也竞相开放,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色。这两句写出了夏天的景象,同时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喜悦之情。然后写秋天,山峦重叠,云雾缭绕,给人一种幽静神秘的感觉。最后写到冬天,雪白一片。这几句描写了冬天的景象,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冬天的喜爱之情。整首诗以时间为线索,按照四季的顺序展开描写,使读者仿佛置身于诗人所描绘的美丽景色之中,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和诗人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