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山江头万章木,细草幽泉荫修竹。
五月六月山雨晴,空翠纷纷满衣绿。
杖藜或来阴下行,云影不断凉风生。
青连翠结欲无路,仿佛上有黄鹂鸣。
去年吴城正酣战,却倚危楼望葱菁。
今年放逐到长淮,万绿时于梦中见。
梦中见绿觉始知,索我亦赋梦绿诗。
逢人说梦子堪笑,替人作梦余何痴。
世间万事同野马,觉后非真梦非假。
五色过眼本虚空,富贵于人诚土苴。
南风划然吹梦破,树头不知微雨过。
从今寤寐俱两忘,静与白云相对坐。
梦绿轩
蜀山江头万章木,细草幽泉荫修竹。
五月六月山雨晴,空翠纷纷满衣绿。
杖藜或来阴下行,云影不断凉风生。
青连翠结欲无路,仿佛上有黄鹂鸣。
去年吴城正酣战,却倚危楼望葱菁。
今年放逐到长淮,万绿时于梦中见。
梦中见绿觉始知,索我亦赋梦绿诗。
逢人说梦子堪笑,替人作梦余何痴。
世间万事同野马,觉后非真梦非假。
五色过眼本虚空,富贵于人诚土苴。
南风划然吹梦破,树头不知微雨过。
从今寤寐俱两忘,静与白云相对坐。
【注释】
蜀山江:指四川的山脉。江头:山脚下,水边。
万章:树木众多,形容林木茂盛。
细草:指草地,草很柔软。幽泉:幽深的泉水。
荫(yīn)修竹:竹林里阴凉、幽静的环境。
五月六月:夏季。
晴:天气晴朗。空翠:天空中飘浮着的绿色云气。
杖藜(lí):拄着拐杖。或:有的人。
行:行走。
云影:云雾的影子。凉风:凉爽的风。
青连翠结:青色和绿色的植物交织在一起。欲无路:好像没有路一样。
仿佛:好像,似乎。
黄鹂(lí):黄莺。鸣:鸣叫。
吴城:古地名,即今江苏吴县附近一带,当时为吴国都城。酣战:激烈的战斗。
倚:靠。危楼:高楼。
放逐:流放。长淮:长江下游。
万绿:许多绿色的东西。时:经常,时常。
梦绿诗:写有“梦绿”二字的诗篇。
逢人:遇见的人。说梦:告诉人家自己的梦境。子: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替人作梦:替人做美梦。
野马:比喻世事的变化无常。觉后:醒来之后。
五色:五彩,指红、橙、黄、绿、青、蓝等颜色。过眼:经过眼前。
虚空:空虚不实。
土苴(jū):泥土块。
划然:《庄子》:“南荣祖之弟子騃子问乎若曰:‘……’ 若答曰:‘是直己而曲物,方而圆,虚而实也。’”这里用“划然”比喻突然明白的意思。
寤寐(wù mèi):醒着的时候和睡着的时候,指整天。
白云:比喻佛经中的禅理。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抒情诗。诗人通过对蜀山江边的景物的观察,描写了夏日山间的景色及自己的心情变化。全篇以“绿”为主题,通过“梦”、“醒”两个境界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首四句描绘蜀山江头林木茂盛的景象以及细草、幽泉、修竹相互掩映的美好景色。“五月六月”,写出了夏天的来临,山雨过后,空中飘荡着淡淡的绿意,给大地带来生机与活力。“杖藜或来阴下行”,诗人拄着拐杖在树下缓步而行,感受大自然的和谐与宁静。“云影不断凉风生”,“凉风生”既写出了山间气候的清凉,又表现了诗人心情的舒畅;“青连翠结欲无路”,形象地描绘了青翠与绿意交织在一起的景象,给人一种无限遐想的空间。
中间六句进一步展开对景物的描绘。“仿佛上有黄鹂鸣”,诗人仿佛听到黄鹂在树上欢快地歌唱,增添了山林之美的氛围;“去年吴城正酣战”,暗示着战事尚未结束,诗人身处此地,心中难免有所感慨;“却倚危楼望葱菁”,诗人登上高楼,远眺四周,但所见皆是战争的痕迹,让人心生忧虑。“今年放逐到长淮,万绿时于梦中见”两句,诗人将自己的生活比作一场大梦,感叹岁月如梦,人生短暂,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最后几句诗人由景入情,抒发了自己的感慨。“梦里见绿觉始知”,诗人终于明白了自己的心声,原来一直梦想着回归自然的怀抱;“索我亦赋梦绿诗”,诗人因此写下了这首咏叹绿意的诗篇;“逢人说梦子堪笑”,面对他人对自己的评价,诗人自嘲地说自己的梦想可笑;“替人作梦余何痴”,诗人认为替别人做梦是一种愚蠢的行为;“世间万事同野马”,诗人感叹世间万物皆如野马般变幻无常;“觉后非真梦非假”,诗人认为梦境并非真实的存在,而是虚幻的产物;“五色过眼本虚空”,诗人认为世间的一切都是虚无缥缈的;“富贵于人诚土苴”,最后一句诗人感慨富贵对于人来说只是微不足道的尘土而已。
这首诗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夸张等,使得整首诗歌更加生动形象。同时,诗人通过对景物的细腻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自己对生活的态度和追求,表达了对自由的向往和对美好生活的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