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斗须扼吭,善战须抟膺。
楚不都关中,卒为汉所倾。
洛阳非用武,况乃居彭城。
曹公失荆州,致使吴蜀争。
五马渡江南,神孙终莫平。
元师破襄阳,宋社忽已更。
制胜在得势,勿云险可轻。

【注释】

  1. 善斗须扼吭(zhé hēng):善于斗争的人应该抓住关键,扼住对方的咽喉。
  2. 抟膺(tuán yīng):指集中力量打击要害部位。
  3. 楚不都关中:战国时秦国的首都在今天的西安附近,这里用“关中”泛指陕西地区,暗示楚国没有在陕西立足。
  4. 卒为汉所倾:最终被汉朝所取代。
  5. 洛阳非用武:洛阳不是用武之地。
  6. 况乃居彭城:更何况是居住于徐州一带。
  7. 曹公失荆州:曹操在赤壁之战后失去了荆州。
  8. 五马渡江南:形容孙权渡过长江,建立吴国。
  9. 神孙终莫平:刘备和孙权都不能平定天下。
  10. 元师破襄阳,宋社忽已更:元帝的军队攻破了襄阳,导致东汉政权崩溃。
  11. 制胜在得势:取胜的关键在形势有利。
  12. 勿云险可轻:不要因为地势险要而轻视敌人。

【赏析】
此诗通过叙述历史上几个关键事件,表达了作者关于政治和军事战略的观点。首先,作者指出“善斗须扼吭,善战须抟膺”,强调在斗争和战争中要抓住关键点并集中力量。接着,他提到楚国没有在关中立足,最终被汉朝所取代,说明地理位置对于国家的重要性。然后,他提到洛阳不是用武之地,暗示选择合适的地方才能发挥最大作用。

诗人描述了曹操在赤壁之战后的失败,强调形势对胜利的影响。然后,他提到了孙权渡过长江建立吴国的故事,说明即使有能力也要选择一个有利的时机。接着,他指出刘备和孙权都无法平定天下,强调时机和战略的重要性。

诗人总结说:“制胜在得势,勿云险可轻”,意味着在战争中取得胜利关键在于掌握有利形势,不要因为地形险要而轻视对方。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顾和分析,深刻阐述了政治和军事战略的基本原则。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